看了那么多干货,你为什么越来越low?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半月前,大学同学小聚了一场,中途休息时,小A突然兴奋的说:“哎哎,我分享了一篇文章到群里,高水平你们去看看。”

于是大家掏出手机,点开链接,看到打着某某公众号的文章。卧槽!牛逼!大神啊!写的好好!

然后纷纷关注这个公众号,每天定时定点刷,没时间就转到朋友圈留着以后慢慢看。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习惯了从各类app和公众号上,汲取相关知识。工作,生活,跑步,健身,美容,恋爱,每个领域来一个,不够来两个。

感觉自己学习到了超多干货,几年之后就可以揭开黑子原理了。

咳咳,美梦该醒了。这么做,很快你就会发现两个问题。

1:内容太多,根本看不完。

坐公交刷一篇,吃饭刷两篇,上厕所刷三篇。怎么又更新了58篇?不管了先留着,全他妈收藏。

2:大神越来越神,你越来越low。

关注大神三个月,每天都有新花样,他已经提出了“xxx理论。”而你连“XXX方案”都写不出来。

别说黑子原理了,你的工作都快保不住了。

于是你开始疑惑开始焦急,终于有一天,你清理了所有关注的公众号,删了相关app。安慰自己就是一个大俗人,还是更适合小说韩剧打游戏。

可还不到一个星期,看到别人分享的“知识术语”,你又开始新一轮的关注,转发,学知识。

周而复始,乐此不疲。

图片发自简书App

WHY?为什么会这样?

你不是一个人在挣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所有人都面临两个挑战---信息海量化和信息碎片化。

说一组数据,目前大概有2500万个公众号,各专业领域,每天大约有1000篇文章输出。

谷歌和度娘给了我们庞大的知识博物馆的同时,也需要我们拥有更强大的知识辨别能力和知识搜索能力。

而信息的碎片化,恰好损害了我们那两种能力。

首先是接受信息的方式开始转变:随时随地,想看就看,爬楼梯的时间都可以撸一篇1万字的学术报告。不再花整块的时间去系统的学习和深入思考。

其次是信息本身被打碎:公众号也好,头条app也罢,每一篇文章都是单独的个体,不在像以前读一本书那样,知道上下文说什么。而标题党的日益横行,让这种情况雪上加霜。

最后是我们知识结构的零散:我们所汲取的知识,往往都是断章取义。看到一篇文章,不知道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所有的信息缺少了上下文的对照,这和盲人摸象又有什么区别?

信息碎片化的确提高了我们学习的效率,它让我们在极短的时间内get到相当多的信息,但大部分都是些没什么卵用的信息。

那些标题有趣,内容好玩的文章,瞬间获得的“我明白了”这种盲目的自知感,渐渐让我们失去了深入思考的兴趣和能力。

很多时候,都听到有人说:“这文章写的好好啊,好有道理。”然后问他哪里好。

“额,写的挺好的,真的挺好的。你自己看去吧。”

晕死,关键这样的悲剧在我们身边几乎天天发生。

图片发自简书App

HOW?到底要怎么做?

如果觉得大神离我们太远,观察下我们身边那些学识丰富,认知清晰的人。

你会发现他们在某一领域,或者多个领域都有很强的知识系统。通过关键词,搜索自己领域内的知识,转化为新的知识系统展现出来。

就像砖头和长城,你捡回一百块砖头当作宝贝,也只是废墟,除了拿来砸人,别无它用。

正在有竞争力的,是砖头堆起的长城。

那么为了堆好个人知识的长城,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四点来尝试:

1:带着问题去学习

当看到朋友圈里一篇爆款文,一本畅销书,或者行业内一次成功的营销。

除了360度的辩证分析,更重要的是找到问题的关键点,通过不断的分析和思考。

提出你认为最重要的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深刻剖析,找出关键词。

最后搜索关键词,找到你想要的资源。

如果对最后的结果不满意,可以重复几次这个过程。久而久之,你看问题的精准能力和毒辣程度,就会远超他人。

2:筛选信息,去伪存真。

大部分人上网找资源的时候,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不同大师争对一个问题,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到底信谁?

信息爆炸的时代,最重要的不是增加自己的知识容量。

而是学会如何去筛选信息,练就一双火眼精金。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开始做起:

A:加强自身的知识系统,小孩子是不能辨别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的,因为他们脑中对好人和坏人的概念是模糊的,不系统的。

妈妈打他们一次,或许就成了坏人,而人贩子给一颗糖,也许就是好人。

B:积极询问身边有经验的老司机,他们会给你正确的引导。当然如果你能问到专家,恭喜你!

3:留下整片的时间去学习思考。

其实我一直不怎么相信“碎片化学习”的神话。

看一本书的时候,我通常都花四分之一的时间来读完,四分之二的时间来思考,最后四分之一用来交流。

读完是基础,在基础之上花一半的时间来问为什么?作者的逻辑是什么?主线是什么?各人物安排的是否合理?

最后再将我的答案和其他人交流下,看看出入在哪?为何有这样的出入?

4:学会做笔记,写成自己的东西。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

试过很多方法,最靠谱的还是记笔记!

不管你是用纸笔,还是word,还是ppt,思维导图,都可以。

你开始做笔记,就等于逼着自己去搭建自己的逻辑殿堂。

很多人会说:我不会写,怎么办?

就我个人而言,做笔记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级:复制别人的东西。很简单把你觉得写的对的东西通通记录下来。

第二级:整合改编成自己的东西。在对别人的东西进行摘抄保存的时候,用自己的语言,侧重点,逻辑转化为你自己的。

第三级:创作新的东西。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模仿,你积累了一定的知识量,找到了自己的创作点。消化已吸收的东西,输出自己的知识体系。

大部分人的问题,都是看到第二步,觉得自己不适合写作输出。其实不然,输出不是为了传播,而是自我的学习和思考。

所以,又有什么合适不合适呢?

最后,希望每个人都能构建自己的长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