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四月七日,任命梁王司马肜为太宰,左光禄大夫何劭为司徒,右光禄大夫刘寔为司空。
9、
当初,太子司马遹被废时,本来准备立淮南王司马允为皇太弟,但是有人反对,于是作罢。赵王司马伦废黜贾皇后之后,任命司马允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中护军。
10、
四月九日,相国司马伦矫诏派尚书刘弘带金屑酒到金墉城,将贾皇后赐死。
11、
五月九日,皇帝下诏,立临海王司马臧为皇太孙,命已经回娘家的太子妃王氏返回太子宫,太子官属全部转为太孙官属,相国司马伦任太孙太傅。
12、
五月十九日,定故太子司马遹谥号为愍怀太子,六月十三日,葬于显平陵。
13、
清河康王司马遐薨逝。
14、
中护军、淮南王司马允,性格沉着坚毅,宿卫将士都畏服于他。司马允知道司马伦和孙秀有异志,秘密蓄养死士,准备讨伐。司马伦、孙秀深为忌惮。秋,八月,将司马允调任为太尉,表面是加以尊崇,实际上是夺去他的实际兵权。司马允声称有病,不肯到职。孙秀派御史刘机逼迫司马允,逮捕他的官属,弹劾司马允拒绝诏命,大逆不敬。司马允一看诏书,是孙秀笔迹,大怒,逮捕御史,要将他斩首。御史逃走,斩了他随行的令史二人。司马允厉声对左右说:“赵王要破我家!”于是率自己本国士兵(司马允的封国淮南国)及帐下七百人直接冲出大门,大声呼喊:“赵王反!我讨伐他,愿意跟我来的,露出左臂!”跟随他的人很多。司马允冲向皇宫,尚书左丞王舆紧闭掖门,司马允进不去,于是转而包围相府。司马允所将的兵都是精锐,司马伦屡战屡败,死者一千余人。太子左卫率陈徵集结东宫士兵,在内鼓噪,响应司马允。(胡三省注:当时司马伦把东宫当相国府。)司马允在承华门前布置阵地,弓弩齐发,射司马伦,箭如雨下。主书司马眭(sui)秘伏在司马伦身上,被箭射中后背而死。司马伦的官属都藏在树后面,每棵树都被射中数百箭,战斗从早上六点一直到下午两点。
中书令陈准,是陈徵的哥哥,想要响应司马允,对皇帝说:“应该拿白虎幡去让他们解开,不要再斗。”(白虎幡用于麾军进战,驺虞幡才是用于解开停战,陈准欺负司马衷是个白痴,骗出白虎幡,如果司马允得了白虎幡,那他就有了皇帝背书,是奉旨讨伐,司马伦就瓦解了。)
于是派司马督护伏胤将骑兵四百人,带白虎幡出宫。侍中、汝阴王司马虔在门下省,秘密与伏胤盟誓说:“富贵当与你共享!”于是伏胤拿着一个空版藏在怀里出宫,诈称皇帝有诏,协助淮南王。司马允没有察觉骗局,打开军阵,放他进去,自己下车受诏。伏胤乘机将他斩杀,并杀死司马允的儿子秦王司马郁、汉王司马迪,因司马允一案连坐被灭族的有数千人。事后,皇帝下诏,赦免洛阳城。
当初,孙秀还是一个小吏,曾事奉黄门郎潘岳,潘岳经常鞭打他。卫尉石崇的外甥欧阳建一向与相国司马伦有矛盾,石崇有个爱妾叫绿珠,孙秀派人向他讨要,石崇不肯给。等到淮南王司马允事败,孙秀就声称石崇、潘岳、欧阳建与司马允是同伙,将他们逮捕。石崇叹息说:“他们想要我的财产罢了!”执行逮捕的人说:“知道钱财是祸,为什么不早点散财?”石崇不能回答。
当初,潘岳的母亲常常讽刺责备他说:“你应该知足了!还不收手吗?”到了被捕之时,潘岳向母亲谢罪说:“辜负阿母。”于是与石崇、欧阳建都被灭族,没收石崇家产。相国司马伦逮捕淮南王司马允同母弟弟、吴王司马晏,要杀他。光禄大夫傅祗与他在朝堂上争辩,众臣也都谏止,司马伦于是将司马晏贬为宾图县王。
齐王司马冏以功升任游击将军(四品官),司马冏很不满意,愤恨之情,形于脸色。孙秀察觉,觉得留他在京师是个危险,于是把他外放为平东将军,镇守许昌。(其后司马冏在许昌起兵讨伐司马伦。)
15、
任命光禄大夫陈准为太尉,录尚书事。没过多久,陈准就去世了。
16、
孙秀提议给相国司马伦加九锡,百官都不敢异议。吏部尚书刘颂说:“当初汉朝给魏王加九锡,魏朝给晋王加九锡,都是一时之计,不是可以通行的惯例。周勃、霍光,那么大的功劳,也没听说有加九锡的。”张林激愤不已,认为刘颂是张华余党,要杀他。孙秀说:“杀张华、裴頠已经伤害了大家对我们的期望,不能再杀刘颂了。”张林这才停止。任命刘颂为光禄大夫。
于是皇帝下诏,给司马伦加九锡,又给他的儿子司马荂加位为抚军将军。(胡三省注:当初魏文帝授司马炎为抚军将军,之后司马炎篡位。司马伦让他的儿子做抚军将军,他几个意思?)擢升司马虔为中军将军,司马诩为侍中。又给孙秀加位为侍中、辅国将军,原职相国司马、右率仍旧保留。(胡三省注:保留右率,是还直接掌握东宫兵权。)张林等人,也并居显要。增相国府兵力为二万人,与皇帝宿卫相同,加上他们自己隐匿未报的士兵,一共超过三万人。
九月,改司徒为丞相,任命梁王司马肜担任,司马肜坚辞不受。
司马伦和他的儿子们都顽劣粗鄙,没有见识,而孙秀狡黠贪淫,与他共事的人,都是邪佞之士,一心只是竟逐荣华富贵,没有深谋远略,志趣又各不相同,互相憎恨。孙秀的儿子为射声校尉,长得矮小丑陋,就是放在奴仆当中,也属于下等人才,孙秀让他娶皇帝的女儿河东公主。
17、
冬,十一月七日,立皇后羊氏,赦天下。羊皇后是尚书郎、泰山人羊玄之的女儿,外祖父是平南将军、乐安人孙旂(qi),与孙秀是好友,所以孙秀立他家女儿。拜羊玄之为光禄大夫、特进、散骑常侍,封兴晋侯。
18、
皇帝下诏,征召益州刺史赵廞(xin)为大长秋(皇后宫总管),任命成都内史、中山人耿滕为益州刺史。赵廞,是贾皇后的姻亲,接到征召,非常恐惧,又认为晋室衰乱,有割据蜀地之志,于是开粮仓赈济流民,收买民心。赵廞认为李特兄弟勇敢而有才能,他们的部众又都是巴西人,与赵廞同郡,所以特别厚待他们,引以为爪牙。李特等凭籍赵廞的权势,更加聚众抢劫,成为蜀人祸患。耿滕数次秘密上表:“流民剽悍,蜀人软弱,主不能制客,一定会发生祸乱,应该将他们遣返故乡。如果留在这险要之地,恐怕当初他们在秦州、雍州闯的祸,都搬到梁州、益州来了。”赵廞听说,非常厌恶耿滕。
州府接到诏书,派文武官吏一千余人去迎接耿滕。当时,成都郡治所在少城,益州治所在太城(二城都在成都城中,紧挨着),赵廞仍留在太城,没去。耿滕想要进入太城,接管州府,功曹陈恂进谏说:“如今州、郡构怨日深,入城必有大祸,不如留在少城,以观其变,传檄诸县,让各村动员组织起来,防备流民攻击。西夷校尉陈总正在来的路上,不如等他。不然,退保犍为,西渡江源,以防非常!”
耿滕不听,当天,率众进入州府,赵廞派兵逆击,战于西门,耿滕战死,郡吏鼠窜散走,唯有陈恂,自己反绑双手,去见赵廞,请求为耿滕收尸。赵廞嘉勉他的义气,同意。
赵廞又派兵逆击西夷校尉陈总。陈总到了江阳,听说赵廞有异志,主簿、蜀郡人赵模说:“如今州郡不睦,必生大变,当速行趋赴,将军手握兵要,助顺讨逆,谁敢乱动!”陈总则一路走走停停,到了南安县鱼涪津,已经和赵廞的军队遭遇。赵模建议陈总说:“拿出钱财,赏募将士以拒战,如果能击破州军,则益州可取,罪人可擒。就算不能战胜,在此顺江往下游撤退,也没有危险。”陈总说:“赵益州愤恨耿侯,所以杀他,他跟我又没什么愁怨,何必如此!”赵模说:“如今赵廞起事,一定要杀你以立威,你虽然不与他交战,也不能自保。”一边说一边哭,陈总还是不听,兵众就自己崩溃了。陈总逃到草丛中,赵模穿着陈总的服装去格斗,陈廞的士兵杀了赵模,发现不是陈总,继续搜寻,抓到陈总,将他杀死。
赵廞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署置僚属,撤换各郡守、县令,朝廷命官被他征召的,没有一个敢不应召。李庠率领妹婿李含、天水人任回、上官晶、扶风人李攀、始平人费他、氐人苻成、隗伯等骑兵四千余人归附赵廞。赵廞任命李庠为威寇将军,封阳泉亭侯,委以腹心,派他招募秦州六郡流民壮勇,扩充到一万余人,截断北方入蜀道路。
华杉曰:
陈总这样的人,也是一种典型,我称之为“坚决等死”。该战不战,你投降也行,他也不降;不降,那逃走吧,他也不走。既不战,也不降,也不走,那自杀吧,他也不自杀。陈总很像清朝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别人给他一句评语,名垂千古:“不战不和不守,不走不降不死。”
赵廞已经叛国,杀了朝廷派去接替他的人,陈总非要自欺欺人,解释为私人恩怨,说赵廞跟他没有仇,他没事。世间有这一种人,他就是无法做出任何行动,他只能被动接受命运安排给他的一切,旁边人急得跳脚,跟他讲各种道理。其实你讲啥也没有用,他对任何事只有一个政策,就是鸵鸟政策,这是一种心理疾患,是病,是拖延症,拖延症实际上极其普遍,很多人都有,程度不同,轻度的,小祸拖出大祸,他会处理;重度的,拖到死他也不理。就像有时候我们在公司向老板请示一个事情,他老也不回复,你以为他在深思熟虑吗?其实他只不过是在拖延。而这位陈总,属于重度拖延症,治不了。
完全没有拖延症的人,就是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不拖延的智慧,一是不患得患失,二是愿意接受损失,放弃利益,寻求安全。前面的张华,也是一个拖延症患者,拖延的原因是舍不得荣华富贵,最后就丢了三族性命。拖延还是不拖延,是看历史人物的一个重要角度,也是我们提醒自己的重要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