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晋城樊登读书会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52篇。
应书友要求,摘出原在微信里讲过的《悦读论语》,特别是易产生歧义的,修改整理,以飨读者。
《论语雍也篇六》第20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我们经常会说,大意也都知道。名家们的译文差别不大,基本上相同——孔子说:“知道的,不如喜欢的,喜欢的,不如乐此不疲的。”
孔夫子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呢?这可能是我们最想知道的。
【杨伯峻的译文】在这句话前面加了个界定,【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意思是孔夫子这话是对于从事学问或事业的人生总结,如果结合人生和经历来论,他说的非常有道理。比如就学习而言,知道学习就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就不如乐于学习,这三个层次是逐渐升高的。
比如就工作而论,知道工作就不如喜欢工作,喜欢工作就不如乐于工作。我记得樊登老师特别佩服他爸爸,说他休息的方式就是做数学,别人说你怎么不去玩呢?他爸说这就是玩,特别是做出一道数学难题后,非常开心。可是如果到不喜欢数学的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就会认为做数学题实在是个苦差事。孩子们一说明天休息或放假,会特别开心,一说要开学上学了,就发愁;我们成人对工作何尝不是这样?在我们大数成人眼里,工作都是一个苦差事,这个在微信群里,我们经常能听到大家或高兴,或叹气,但在日本哲学企业家稻盛和夫的眼里,却认为工作是灵丹妙药,是一切快乐的源泉。(出自《干法》)。
所以佛家告诉我们,对人对事都要有随喜心。分别心越重,内心越痛苦,这样每时每刻都会当成一个痛苦的忍耐,被我们留在人生的相册中。如果当我们内心欢喜地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人或事时,我们就可以每时每刻生活在幸福中。
一孔之见,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