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斧钺地铁记第28篇。
深圳生活成本高,深圳人过得比较苦逼,深圳的民生工作不得人心!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深圳本地人少,一个是户籍政策。
先说本地人。
深圳最初的本地人不到十万,现在深圳常住人口有一千多万。这十万人,从改革开放中走过来,最早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家庭比较富裕,高企的生活成本对他们基本没有影响。所以本地人对水电煤气公交等生活成本,不会提出什么意见。
深圳外地人虽然很多,但是外地人没什么话语权。更关键的是,外地人并没有觉得来了就是深圳人。即使买了房子,有了深圳户口,也没觉得自己就是深圳人。
为什么会这样?我想主要还是没有话语权。我想问问拥有深圳户口的朋友,这些年你有参与过人大代表的选举吗?你知道每年谁在代表你参加两会吗?
当然,这个问题不仅在深圳存在,在全国各地都存在。只是举这个例子来说外地人在深圳的话语权及参与感的缺失,导致大家来了深圳也没觉得自己就是深圳人。
再说一个真实的典型的外地人没有话语权的例子。有位家长,在深圳有房有户口,并在当地居住多年。前不久,她向有关部门反映学位申请不公平的问题。相关部门在其网站的回复是,你可以换房,福田、南山学位不紧张……
从相关部门这种非常傲慢的回复,可以看出已经成为深圳人的外地人有多少话语权,有多少参与感。
来了就是深圳人,不能只是说说而已。在深圳,没有参与感,没有话语权,那还是深圳人吗?
要下车了,明天写户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