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师的精心备课,就没有学生的深度学习

      听了崔教授的关于深度学习的报告,感触最深的是“没有教师的精心备课,其余的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备课的方法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没有固定的框框。但一般地说不外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写教案,写教后反思这几个方面。

1、备教材。是指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犹如演员要熟悉剧本。它是包括熟悉课程标准,熟悉全册教材,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深刻理解每一篇章,每一课的内容,明确它在全册的地位和前后的联系等。教师要深刻准确地把握教材,必须查阅资料,认真钻研,使教材由“薄”到“厚”。最后厚积薄发。

2、备学生。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课堂教学师生的双边活动,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不能取得任何效果,所以必须备学生,备学生要备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理解能力等。备好学生可以使教师的教学符合学生实际,避免盲目性,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教学活动。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真正激发他们深度学习,构建思维火花迸发的课堂。

3、备教法。备好教材与学生,只是具备了搞好课堂教学的可能性,要使可能变为现实,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要备好教法。这是抵达彼岸的桥梁。教师要遵循基本的教学原则,根据教材、学生、教师本身素质等特点选择最优的教法。

4、写教案。教案是教师备课成果的升华和结晶。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具体依据。教案可详可简,可写在教案专用纸或本上,也可以评注形式写于教材上,视学校要求和实际情况而定。

5、写教后反思。课堂教学不可能不折不扣地按教案进行,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实际往往会纠正、充实原教案。以写教后的形式总结些宝贵的经验教训,可作下一次备课的借鉴,是教师提高备课水平的重要方法。

        教无定法,但一定有法,所以,作为教师一定得法。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教学之路上不会偏离方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