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上班的时候,去四川和重庆出差,大概也有十几二十次,在成都,重庆、乐山、新都、宜宾、自贡、泸州、雅安、德阳、资阳这些地方也都吃过一些大大小小的馆子。感觉越早的时候川菜越好吃,哪怕是那种苍蝇馆子。
89年,我和一个同事在自贡恐龙博物馆旁边的一家小店吃一顿饭,一条红烧鱼,一盘麻婆豆腐,量大美味好吃,至今忘不了。还是89年,我们在新都宝光寺附近吃一顿饭,有四五个菜,其中有一个鲇鱼做的带汤的菜,特别好吃,但菜名已经记不得了。2005年以前,在成都也吃过几次印象深刻的饭,我们兄弟单位的2楼是一家酒楼,里面的菜做的非常好,大家吃完都赞不绝口。
自从有了新川菜这个概念,感到川菜的魅力掉了不少,不知道为什么,我吃过的几次被明确告知是新川菜的,感觉都不好。按说新川菜有跳出旧窠巢的概念,想博采鲁粤淮湘各菜系之长,对老川菜应该有一个大的提升。但似乎是事与愿违,效果并不好。当然,我是一家之辞,只代表我自己的看法。
正月十五我们全家去看焰火,这是好多年来官家第一次举办的这种活动,正好姐姐也从西安到宝鸡来我这里小住,我们计划找一个好一点儿的馆子,大快朵颐一番,然后看焰火。我们4:30就开车去了银泰城,上4楼到一家新开的川菜馆吃饭。
儿子点了十个菜,一张大圆桌上放不下,有两个菜被迫改成小盘子才放下。盘子太大,而菜量太小,我想这是比较高档一点儿的菜馆,量小也很自然。但是吃的过程中我就发现,这种新川菜既没了老传统,也并未发明创造出什么新的味道。首先,菜肴讲究色香味儿,这桌菜没了色,是一桌黑,有一个带汤的蘑菇,蘑菇是黑色的,这个没办法,自然黑。一个排骨是腊的,也是黑乎乎的。还有一个腊肉炒什么,自然也是黑的,鸭血旺的颜色当然也是靠近黑色的,和满桌的白色餐具相映衬,真是黑白分明。
也有一个全红的菜,盘子里全部是焙干的小米椒,小米椒底下有几片肥肠,量少就不说了,关键是寡淡无味,那么多小米椒,也吃不出一点儿辣味儿,估计是各炒各的,装盘儿时放在一起了。这顿时让我想起西安葫芦头馆子里的梆梆肉,比这个菜可强的太多了。
也不能说人家的味道都不行,清蒸鲈鱼和别家馆子的味道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可以吃。但鸭血旺这个菜,真是咸的可以,我怀疑厨师放了两次盐,以至于我晚上11点半回到家里,连喝三大啤酒杯百事可乐还不能止渴。
再强调一遍,也可能是我个人的口味儿,不能代表别人。吃完时儿子问我这个菜怎么样?我如实回答到: "不怎么样″,儿子似乎有点失望,他已经是第二次在这里吃饭,看来他的感觉比我要好的多。
想起十年前,胜利桥南十字,安装公司楼下也新开了一家新派川菜馆,我们也去吃过两回,但感觉也是很一般,以后再没去过,好几年前也关门大吉了。
但老派川菜有几个小馆子,我们一直觉得不错,一个是宝桥上面的辣妹子川菜,一个是植物园路上的金龙川菜。
20多年前,宝鸡出现了湘菜,开始我也觉得不好吃,甚至比川菜还辣。但最近几年这些湘菜馆着实改善不少,菜的味道非常好吃,至少这两家我觉得不错,一家是清姜路上的湘村柴院,一家是高新六路的湘味馆。朋友们有时间可以去品尝一下,看我说的对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