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谁灵魂的安顿

谁是谁灵魂的安顿

20160927

(接着昨天的晨诵记录)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也许,很多同学是第一次不是站在索要的角度而是第三方角度来看母亲,看到了母亲也是一个需要安慰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一个一直付出的人。理解到这一点,我们是不是对母亲的付出还认为是理所当然地接受和索取呢?

放过“忧愁”,我们再读诗歌。

接下来,我们把目光聚焦在“灵魂的安顿”上。

小时候,母亲的确是我们灵魂的安顿,我们对母亲,是完全的依赖:母亲的举手投足,甚至脸上的微表情,我们都能看得清楚;我们要依赖母亲生存,母亲给了我们足够的安全感,因为母亲无条件的接纳与付出,我们对这个世界有探索的热情,我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长成十二三岁的少年。

那么,现在呢?我们的母亲,还应该是我们灵魂的安顿吗?我们的全部人生意义,都在母亲身上吗?

同学们摇摇头:不是。

那么,我们灵魂的安顿之处在哪里呢?

在学习上!几个孩子说。

学习,会安顿我们的灵魂;阅读,也能安顿我们的灵魂;以后我们的工作、事业、信仰,更可以是我们灵魂的安顿之处。

所以啊——

小时候,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而成长意味着,

我要寻找,不断寻找,

我灵魂的安顿之处。

也许,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寻找灵魂的安顿。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照片,那是开学的时候,孩子们还没有到齐,早到的同学已经坐在那里读杂志了,那些提前摆放在课桌上的杂志,是我送给孩子们的第一份礼物。

再读诗歌,继续问:小时候,“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成为妈妈的“灵魂的安顿”之处?

问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些家庭伦理剧,就是丈母娘戏,婆媳之战之类题材的电视剧。孩子们都笑了,纷纷说看过。嗯,我几年前也看过几部的,但看到剧情大同小异,就没再继续看过。为什么一个家庭里,丈母娘与女婿之间、婆婆与儿媳之间会有那么多矛盾冲突?就是因为妈妈把“灵魂的安顿”放在儿女身上了,一旦女儿出嫁或儿子结婚,心里的失落可不是一般的大啊。

出示了一个女性的图片,问:知道她是谁吗?

有些同学很快就喊出来了:居里夫人!

是的,居里夫人年轻的时候就立志科学实验研究,与皮埃尔·居里结婚后,她与丈夫一起在简陋的实验棚里提炼放射性元素;三个女儿先后出生,也没有影响她的研究事业。为了提炼镭,她每次把20多公斤的废矿渣放入冶炼锅熔化,连续几小时不停地用一根粗大的铁棍搅动沸腾的材料,而后从中提取仅含百万分之一的微量物质。他们从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经过几万次的提炼,处理了几十吨矿石残渣,终于得到0.l克的镭盐,测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 镭宣告诞生了!居里夫妇证实了镭元素的存在,使全世界都开始关注放射性现象。镭的发现在科学界爆发了一次真正的革命。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为题,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1903年,居里夫人获得巴黎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那一年,他们的大女儿不过才6岁。

居里夫人一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而她的一个女儿也荣获过诺贝尔奖。

所以,我们的妈妈,她也不应该只以孩子为人生目标,为灵魂的安顿吧?父母子女一场,就是陪伴,就是彼此成就对方的成长。每个人都是独立而自由的个体,谁也没有义务把谁作为灵魂的安顿。

而你,亲爱的妈妈,

你也有自己的地方,

安顿自己的灵魂,

这个地方,不应该是我!

孩子们安静地坐着,思考着,看来,这样的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啊。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长年没有与父母在一起的留守少年,谁是谁灵魂的安顿?

最后一遍朗读之后,让孩子们拿出晨诵本,对这首小诗进行改写。

昨天下午晨诵本交上来了,却没有看到多少闪亮的句子。在电脑上翻了一下上学年孩子们的晨诵作业,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不是这一届孩子领悟力语言运用能力比上学年的差,而是不知道如何改写,也许他们从没有写过诗,把写诗当成是一种非常高大上的写作了。

于是,利用语文课,将上一届的优秀作业展示给孩子们看,看完后,孩子们都说再写一遍。

不错,第二次改写,比第一次好多了,至少有一半的孩子没有应付,用心在写,有一些孩子还精心画了插图。

选了几篇,尽管还稚嫩,但是现在最好是鼓励了,相信以后会越写越好的,在这一学年里,会有更多的诗歌浸润他们的心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