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听得一号桌客人的话,店主大哥很是欢喜,赶忙泡上一壶茉莉花茶,给每人斟上一杯,拖着儿子坐好听故事。

只见一号桌客人站起身来,将披在肩上的粗布上衣挂在旁边椅背上,理了理白色的确良衬衫的领口,一副中年老干部派头,对着店主父子二人讲起了他的故事。

两千多年前是个乱世,东海之滨有个国家,美丽富饶,文化繁荣,受世人尊敬。这个国家的国王老田近年来遇到了烦心事,他越来越讨厌一个人,就是隔壁小国的老孟。

老孟作为国际知名学者,传承了顶级教育家孔老师的学术精华,并将其发扬光大,在各国都有巨大的声望。他的思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础,还有很多至今依然影响着我们这些华夏子孙。当时,他虽然早已故去多年,但生荣死哀(《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这个成语常用作赞誉受人尊敬的死者)。老田讨厌他,因为自己的声望比不上他。老田声望差不光是因为他个人威望不高,据说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祖上得国不正。

老田的祖辈原是一个小国的落魄贵族,在几百年前来到这里,受到当时国王的礼遇,而他的子孙用一百多年的时间逐渐占据要职,把持权柄,把老国王的后代赶尽杀绝,自己坐上了国王的宝座,传到他这儿也已经一个多世纪了。民间总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暗戳戳地与老田作对。总是宣扬什么因果报应之类的言论,说老田他们很快就会亡国灭种。把老田给气的呀。派兵去抓吧,都不知道去哪里,怎么抓,抓什么人。舆论战那时已经懂了,而游击战主要还只在遥远的北境,在游牧骑兵中才有,老田的兵可没见过,也不屑于了解,他们认为那都是些下三滥的把戏。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游击战加上舆论战的破坏力有多大。在你强盛时,他们躲在阴暗的角落伺机而动;当你陷入低潮时,他们就会一拥而上,趁你病、要你命。

不光是民间的暗流,就连朝堂上的主流都在频繁引用老孟的话对老田明嘲暗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每句听起来都在理,可老田感觉每句都在讽刺他。我知道怎么做是对的,但我偏不做,就不遂你心愿。

小孩子才任性,屁股上挨两拖鞋,抹把眼泪也就完了。可是,如果孩子把任性当做个性,那么幸运的话,他的爸妈不耐烦,狠批一顿,让他提前告别美丽的童年;不幸的话,爸妈继续由着他,等他长大,接受成人世界的毒打。这毒打有多惨烈?轻则处处碰壁,事事受挫,重则神形俱灭,国破家亡。

国王任性,身边聚集了一帮奸臣,天天在耳边为敌国的利益服务,忽悠国王不修战备,不救盟友,最后在敌人打倒他所有盟友,屯兵国境线时,他还想着保全社稷,守境安民。在敌人兵临都城之时,老田满脑子都是懊悔信任奸佞,错失了多次扭转乾坤的机会。不知他有没有想过,假如自己当初不是那么讨厌老孟,而是认真学习和吸收老孟的正确思想,时刻保有忧患意识,做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的话,他是不是就依然能够在这富饶美丽的东海之滨做他的国王,守着家乡的土地和人民,爽歪歪啦!

兵临城下

可惜,人生是单行线,一旦选择了一条路,那么另一条路就永远不会出现了。老田竖起了白旗,十几万军队缴械投降。老田被抓到敌国,活活饿死。他最后的一点贡献,是避免了都城遭受战火荼毒,挽救了许多家庭。老田在饥饿中,一定把自己的人生回想了千百遍,发誓如果上天再给一次机会,绝对会擦亮双眼,任用贤能,奋发图强吧!

上天没给他机会。但他的事情通过文字和书籍流传了下来,给了其他人做出正确选择的机会。我今天把故事讲给你听,你就知道怎么做是正确的了。所有你就能够做正确的选择了,是吗?不一定!起誓发愿容易,身体力行可难了。

一千多年后又是个乱世,西南地区有个姓孟的将军自立为王,建立了一个实力不俗的割据政权。传说他是老孟的后代子孙。孟将军只当了半年孟皇帝,就驾鹤西去了。留下了一个有一定竞争力的国家,由他的三儿子接了班。

按说,孟三从小就接受了最好的教育,本身也天资聪颖,文采风流,那么他读过老田的故事,肯定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他的起点比较高,自己也很努力。他在政治、文学、医学等方面都有不错的造诣。对内他铲除权臣势力,整顿吏治,劝课农桑,他劝诫官员的指导性文字被北宋书法家黄庭坚凝练写成16字碑文,立在后世州、县衙门大堂上,起到警示作用;对外他利用他国的战乱,扩大了自己的地盘,壮大了实力。当时中原政权“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无暇他顾,西南政权就有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国际环境。如此努力而幸运的孟三没理由不取得成功吧。

然而,偏偏是在这“太平盛世”,孟三很快就堕落了。他把他老祖宗的治世名言抛到了脑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再追求个人进步,不再关注民间疾苦,不再整顿军备。反而盖起豪华宫殿,选起了良家女子充实后宫,举手投足,处处透着天上人间的味道,连溺器(夜壶)都镶嵌了七颗宝石。国内虽无民不聊生,但也确实不思进取了。


近现代溺器

国家的发展跟人的发展一样,仿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管你是在小学还是大学,是硕士还是博士,十八岁还是八十岁,只要你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那么世界很快就会跑到你的前头,让你再也追不上她的步伐。

就在孟三徘徊在天上人间的时候,中原政权从逐渐趋于稳定,逐渐恢复强势。中国人自古以来大一统的理念促使中原政权开启了逐个征服割据政权的行动。敌人打到家门口时,孟三着急了,可是也晚了。从中原政权出兵,到孟三投降,一共只用了66天。要知道,两个月后他全家老小奉新皇帝命令,被武装护送到新国都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跟这个都差不多。孟三一定不会认为这个数字很吉利。传说中他的贵妃花蕊夫人在面见新皇帝时,奉命赋诗一首,流传千古: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孟三进京后七日,中毒而亡。

别人踩过的太多的坑都摆在我们眼前了,只要绕过去,我们就有更大的机会走上正确的路。但坑会一直出现,我们不能光是设定远大目标,更要持之以恒低头看路。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努力一两天不难,坚持不懈才难。否则,管你是十四万人还是三十万人,土崩瓦解只在旦夕之间。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滚来滚去终是个圆圈。

让我用杜牧《阿房宫赋》中的一句话来结尾吧: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本篇出现的人物故事部分来自史实,部分来自传说,部分来自我的杜撰。那么我来布置个作业:在文中出现的人物中,谁最擅长春联?先思考,后上网搜索确定答案。二号桌的客人会给出答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