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自卑,勇敢做自己

s28051511.jpg

文|慕夏CC

阅读《被讨厌的勇气》,是个令人拍案叫绝的过程,读到哪儿,手中的笔划到哪儿,对于其中阿德勒心理学的内容,不能同意更多,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这是一部心理学与哲学相结合的书,初听您可能觉得过于高大上,看不懂,但它深入浅出。通过哲人与青年的对话,重新诠释自卑、人生课题、人生意义等内容,是一本颠覆常识的“被人讨厌”的人生哲学。

自卑是每个人的主观臆断

或许在你的人生中,或多或少的自卑,或多或少的被人际关系所烦恼。阿德勒心理学认为自卑是每个人的主观臆断,书中的哲人以自己为例,身高只有155,他从小到大苦恼于此,经常想如果再高10厘米,人生可能从此将与众不同,这想法除了让他更自卑以外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读懂阿德勒心理学后,哲人突然悟出,155厘米的身高并不是“劣等性”,只是低于平均数的客观测量数字而已。这个问题只在于他自己如何看待这种身高以及赋予它什么样的价值。他可以以此自卑而止步不前,也可以看到个子矮小而带来的优点,比如有亲和力,能让人放下警惕心理。哲人由此得出结论:把自己身高看成是优点还是缺点,全凭自己决定。正如他所言: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可以任意改变主观解释。

书中也提出“自卑情结”,即人的自卑感越强,人就会变得越消极,最终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是一种复杂而反常的心理状态,经常有人把自己的自卑感当成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如:“我因为学历低而找不到工作。”“我长得不漂亮,所以找不到男朋友。”“我个子矮,所以别人都不喜欢我。”如果一个人一旦处于“因为A才得不到B”的状态,那他就会裹足不前。这种心理在阿德勒看来:“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似乎有重大因果关系一样。”这种人会害怕前进或者不想真正地努力,不愿意为了进步而失去目前所享受的乐趣。这也是人们常说的:比起失败,他们更害怕成功。

读这本书很多共鸣,作者举的案例,我常常有代入感,比如哲人说越自卑的人会越自负,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有种“优越情结”,即“表现得好像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中。”我经常犯的错是作者口中的“夸耀不幸”,是一种把自卑感尖锐化来实现异常优越感的模式,是指津津乐道甚至夸耀自己成长史中的各种不幸,在过去的文字以及与朋友的交谈中,我经常会夸耀不幸。在作者看来,这种行为是想要借助不幸来显示自己的“特别”。这在江湖是也会被人称为“你弱你有理”。

一切烦恼都源于人际关系

阿德勒认为: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而一切人际关系矛盾起因都是对别人课题的干涉或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干涉。解开矛盾的方法是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如果你现阶段最烦恼的事是有个毫不讲理的老板,那试着把自己的课题和老板的课题分开,自己的课题是做好手头工作,根据老板要求反馈,提高工作效率。而毫不讲理是老板该处理的课题,没必要委曲求全、刻意讨好。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人之所以害怕被人讨厌,是因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而事实是我们每个人,只要存在就有价值。虽然办公室有领导与下属的阶层关系,家里有父母和儿女的亲子关系,但总体来说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这就是阿德勒提出的“虽不同但平等”,既然人人平等,那在他人不同意见时,应该坚持自己的主张,并不需要察言观色的隶属于他人。就算被人讨厌也并不妨碍自己的生活。只有这样的勇气才能赋予自己想要的生活。

阿德勒的心理学在某种程度上,能治愈当今重压之下的你我,他深层次的探讨人与人的关系,他教导我们勇敢的不逃避,做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动机在杭州推荐里的总结: 阿德勒想要帮我们挣脱的第一个束缚来自过去。重要的不是过去,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而我们对过...
    楚丹丹阅读 13,347评论 0 4
  • 今天加班比较晚,就看了第一章的几页! 读到了阅读艺术的定义:阅读是一个凭借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外,不...
    一只小小的蛹阅读 1,124评论 0 0
  • 有这样一个地方——它既有爱琴海的浪漫,又有地中海的深邃;它既有最纯净的蓝,又有无暇的白,并且完美交融;它既有世界上...
    不安分的小野兽阅读 2,967评论 6 7
  • 13年的夏天我去了拉萨。媒体的过度曝光使这座佛的国度成为旅游热门。青旅爆满,找不到住所。终于辗转得来一间家庭式客栈...
    cwin阅读 2,801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