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离》我的孩子是我的,不许离开我!

这段应该道出了好多家长的心声吧。

爸爸说-----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妈妈的反应-----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父母完全不同的态度和教养方式,母亲反应这么大,是有原因的,我个人初步假设可能与她当年父母出车祸突然离世的那个离别的创伤没有处理好有关,也有可能与原生家庭教养方式有关。


看到这位妈妈的歇斯底里,如果是以前的我一定会生气,还联想起自己的妈妈。


我曾经也是一个遇到一些问题,就怪罪父母当年没有很好养育我的人。这几年的成长,我曾有过多次的感悟,曾在ToastmastersClub做过一个演讲《Forgive them and hug yourself》(原谅他们,拥抱自己)就是对妈妈的宽恕;以及《换我来做superman 》的演讲是对爸爸的理解和反哺;断舍离实践时在舍弃妈妈送我的结婚礼物时曾大哭了半个小时;在复习赵旭东孟馥老师的家庭治疗课时,忽然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甚至产生了回去抱一抱父母的想法(我们家人间以前很少有亲密的肢体接触)。

现在再看到剧中这样的情况,虽然偶尔有些瞬间是有些被拉回,不过心里更多的是同情与理解。不过我也不会怪罪暂时理解不了父母的人,也不会有自己刚想通时看到像以前的自己的人那么血涌上脑子而想要立即去教育和纠正,因为这个阶段我经历过,我知道通过说教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我也不会用说教和强求的方法。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妈妈的独裁,俗称控制,有它背后的历史原因,也有可能被家人害怕冲突而一次次“纵容”和秘而不宣的禁忌话题所强化。

现在很多注重个人成长的人都大肆讨伐“以爱绑架” “打着爱的幌子”,家长只是不知道如何去处理自己的心结,而以所谓“错误”的方式(相对心理学“正确”的标准)去对待孩子,这可能是在现有的条件下,他们能够做的最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因为他们的出生,他们所受的教育,人格特点,生理状况,阅历经历,也只能这样了。如果这里面没有爱,这家人如何长久相处?这爱有家人对孩子的爱,也有孩子对家人的爱。

每个孩子也有自己的出路,或许是有个好身体、健全的人格,或者某个家长有“先见之明”给到一些影响,或者他们交了不错的朋友,认识很好的导师等等。

妈妈对孩子的“控制”,从外部来看,一方面有其原生家庭有关,一方面其他家庭成员的“惯”也脱不了干系,还有家庭之外的人的影响,社会对女性的偏见等(曾经听过姚玉红老师在同济大学的演讲《女性安全感》);从内部看,当然也与她的觉察和自身成长有关。


Helen Zhang

20160827

----------

私人心理咨询,职业规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感触很多,所以摘抄的很全,基本自己喜欢的句子,都不落的摘抄下来,后面配上直接心声,这是要以后常常翻看的,因为我忘性...
    西岭雪2025阅读 8,323评论 0 12
  •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 特意摘录下来。 第一部分第1节:序言 培养了不起男孩的100个细节 序言 与养育女孩相比,养育...
    吼少说阅读 10,435评论 1 70
  • 因为数据比较多,这里数据的样式看这篇文章链接:json文件格式 首先我先看下json文件的格式,外层是个字典, 我...
    480a52903ce5阅读 400评论 0 2
  • 我与春, 蜜照如约花中美, 月下景叶衬佳妻。 七夕到,牛儿也飞上天宵云, 他明白等待是值得的, 感恩就是爱,感缘就...
    春城怡景阅读 234评论 0 8
  • 今天复习还算自觉。不过却忘记去商店给女儿买开学的学习用品。就因为自己一天到晚就只知道看书,自己女儿的事情一点都不上...
    鹿鹿无畏阅读 605评论 0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