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超市回家的路上,看着天色尚早,便拐弯去了南湖。
今天的天气多云间阴,太阳像个害羞的孩子,躲在厚厚的云层里,偶尔才探出头来透透气。虽是芒种节气,本该是炎炎烈日,却因这近乎没太阳的天气,让湖面微微吹拂的夏风有些清凉。我躲在树荫下,感受着这难得的惬意时光。
大桥西广场上,环绕着一棵棵大树的木质长凳稀稀落落地坐着如我样的几位闲人,大都低头玩着手机。我的正前方,一位女士戴着遮阳帽,光着脚丫趴在条凳上在晒背。可惜今天的太阳不太给力,好半天才露个脸,又匆匆躲回云层里,像极了湖中那几只小水鸡——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再见时已在几十米开外,如此反复,乐此不疲。
正当我准备起身离开时,眼前的一幕让我又坐了下来。一位骑三轮车的老大爷载着一位行动不便的大妈停在了晒背女士所在的长凳旁。大妈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动作迟缓,每走一步都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老大爷小心翼翼地扶着她。看样子,像是脑梗后遗症,半边身子不太灵便。
就在大妈刚刚坐下,一位骑电动车的中年女子疾驰而来。她利落地停好车,走到大妈身边。右手环托着老人的颈部,左手扶着腰部,行云流水般将老人慢慢放躺在长凳上。这动作温柔娴熟一气呵成,显然不是第一次。
女子先是脱下防晒衣想给老人当枕头,发现太小后又转身取来三轮车座垫,仔细抖了抖,叠成条状,再用防晒衣包裹垫在老人头颈部。她俯身调整了几次,直到老人躺着舒服,才直起腰来大喘一口气。
看老人躺着还可以,她又弯下腰开始按摩老人的腿部。一边按摩一边轻声细语地和老人聊天,眼神里流露的满是温柔与关爱。
我坐在不远处,静静地望着这一幕,心里泛起阵阵的暖意。这绝不是请来的护工或保姆能有的耐心与体贴。只有亲生女儿才会有的如此的细心与温柔。“女儿是娘的小棉袄”这句老话,在这一刻得到了最真切、最生动的诠释。
看着这一幕,我不禁感慨万千。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传统的生育观念正被重新定义。小棉袄的温暖,不仅温暖着母亲的心,也温暖着这个略显冷漠的世界。现代女性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依然保持着与生俱来的细腻与温柔。这是任何时代都抹擦不掉的最美最动人的品质。
社会的进步让女性逐渐从家庭的束缚中走出,拥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她们可以是职场精英,可以是科学家,可以是创业者,但无论走得多远,她们身上那份与生俱来的细腻、温柔和坚韧,始终未曾改变。
就像眼前这位女士,她或许也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家庭,可当母亲需要她时,她依然能放下一切,细致入微地照顾着。这种无言的付出,或许是众多男性难以比拟的。
太阳终于彻底挣脱了云层的束缚,银色的光芒洒在湖面上,也洒在这对母女身上。女子仍蹲在那里,一边按摩,一边和母亲轻声说着话。老人躺在条凳上,脸上洋溢的一定是安详的神情。
我站起身,轻轻拍了拍裤子上的落叶,准备离开。走之前,又扭头望了一眼——那画面,像一幅温暖的油画,定格在六月的南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