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头条一篇关于过年回婆家,奔驰几千里半夜到家被婆婆冷漠的故事,触痛了我的神经。其实每年过年时,这也我最心烦的一个事。
我是个标准的城市姑娘,知识分子家庭,爸爸是个人民教师,妈妈是个商店会计。按当时的条件来说是不错的家庭。不知道为什么嫁给了一个农村人。现在的说法叫”凤凰男”吧,年轻时别人介绍的,可能是内心深处有对知识的崇拜吧,就接触了下去。当时妹妹已有对象,也可能为了一点点自尊心,也是恨嫁吧。对当时男方的家庭情况也没有过多的了解,也不知道一个农村家庭的生活状态,也不知道一个五男一女姊妹六个的家庭会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一点我不知道是怨我蠢笨还是说大人的不作为。只是觉得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为了了却大人的心愿,那就接吧!关他刀山火海,不连累别人。
所以就这么稀里糊涂给自己嫁了。公公拿来了3000块,还给老公买了一身西服,一双皮鞋。自己买了两套衣服。租了房子就这么义无反顾 前途未卜的把自己嫁了。
结婚后半月,过年回婆家,这是我第一次去老公家。回去那天是个雪天,路上又有路段修路,二十多年前还没有高速路。路上高高低低,200多公里的旅程颠簸了整整一天才到镇上。到镇上天已经黑了,天上还飘着雪花,土路积雪还不好走。说好来接的人也不见踪迹。离家还有六七里雪路,只当是体验生活吧,两个人拖着行李,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旷野上。
到家时已是张灯时分,一家老小正围着灶台喝黄面糊糊,我的心已彻底跌入冰湖。最后还是公公做了两碗鸡蛋面,晚上睡在他妹妹的小屋里,薄薄的褥子下面铺的是稻草,我欲哭无泪。感觉自己给自己买了。
当时,大哥一家四口住在前面的屋子,他三弟和四弟也是刚成家不久,一人一座新盖的屋子。妹妹十五六,五弟只有十一二岁。好在公婆当时还年轻,回来时又是拿烧鸡,又是拿花生,感觉对人还很真诚。
以后过年回去也都是借妹妹的房间住。当时想着家里困难也没有计较太多,有儿子时婆婆倒是来了一个月,洗洗涮涮,没有给孩子一分钱,更不要说给孩子办满月酒了 ,倒是婆婆临走时妈妈还替我给婆婆做了身新衣服相送。随后四五年,大哥独立划了宅基地盖了院子,老院子一劈为二分给了老三,老四。公公又起了一所新院子,心想这回总算有个新屋子住了,五弟的屋子家具新些,有时就歇五弟的屋子里。事情从五弟结婚有了变化,结婚时接到五弟原住的西屋,公婆住堂屋,我们回去住东屋。两年后,老五媳妇以装修屋子为由将堂屋公婆的东西扔出堂屋,强占了堂屋,且要分锅分灶,公婆无奈搬到老三的院子生活,说的好听些为老三看院子(彼时老三,老四均在焦作煤矿上班,家庭中心逐渐向焦作迁移)。此后,公婆就在老三院中住下,我们回去还住新院东屋,但不久发现东屋被老五安排给儿子住。有一年回去睡到半夜,被子的霉潮味呛的人无法呼吸,逐半夜到他侄女屋借宿。返洛后,借有次网聊,和老五媳妇说天好了帮着东屋通通风,被子帮忙晾晒一下。对方马上一句:东屋是他爷爷的房子,我不想在电话里吵架,挂了电话。
随后的事,让人意想不到,公公又对老三的房子进行了修缮,将一个做了好多年羊圈的屋子重新启用。第二年我们回去,一个大屋用布帘拉开,一边一个双人床。一边公婆住,一边竟要我们住。嘴笨的婆婆还学了别人教的话,跟娘亲,睡娘脚头上。他妈,我快吐了。最后在我的坚持下还是住在新院,心里窝火了。以前同情家里穷,凑活着住,真把好说话的人当信球了,结婚这多年连一席之地都不给老子整,你家是穷,还是欺负人!
回洛后,和老公没有少为这事吵架,天天给我冷脸子,我们甚至考虑过离婚。但儿子太好,离婚成本太高,可以说足以摧毁我们两个的前半生,考虑再三,婚不能离,不能做亲着痛,恨着笑的事。但是这样的婆家我是真的不想回了。
读到这篇文章的亲们,你们说我这么做,对吗? 欢迎留言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