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跨越刀锋,活出自己的精彩

1.

剃刀锋利

《刀锋》这本书,最吸引我的莫过于这句话:

剃刀锋利,越之不易;
智者有云,得渡人稀。
——《迦陀奥义书》

这句话奥义颇深,很难懂,以至于我读完整本书,也不知道毛姆的这本小说为什么叫《刀锋》。

看了其他人的书评,才知道这句话还有另外一种翻译:

一把刀的锋刃不容易越过;
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

如果把“得道”比喻成难以跨越的刀锋,那么整本书的寓意就好理解了。

2.

莱雷的“追寻”

莱雷——《刀锋》的主人公,在整本小说中,他都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人物。他喜欢飞翔,并在16岁的时候,充当成人做了一名飞行员。可是,这次战争的经历让他看到了太多的死亡,尤其是自己的好友帕奇,他于危难中救了莱雷,自己却死了。

从那之后,莱雷虽然还是那个彬彬有礼的少年,但骨子里的一些东西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他的未婚妻伊莎贝尔是一个活泼美丽的女子,她对于莱雷无尽地包容,哪怕是等他两年,让他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是,这一对青梅竹马却终究没有在一起。莱雷能够提供给伊莎贝尔的生活,在伊莎贝尔看来,并不幸福。两个人和平分手了。

分手后的莱雷,他去过巴黎,去过印度,在印度的那几年,他终于找到了自己一直苦苦追寻的东西。关于信仰,关于上帝,他终于能够坦然面对。当他再回到熟人中的时候,他决定过自己向往的生活。

他追求的是一种精神的满足,这种满足是常人所难以理解的。通过他和毛姆的多次对话,我们能够对他的想法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他愿意帮助别人,以求无私的精神满足。

这是一种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也因为稀有才更显珍贵。

但《刀锋》这部小说中,还有另外的一些人,他们在世俗的生活中,同样找到了自己的精彩。

3.

社交狂人的向往

社交狂人,艾略特•坦普尔顿,他是一个人精,聪明、懂礼节,善于运用各种人际关系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他热情好客、仁慈宽容,总是喜欢举办各种大型的聚会;他善于经商,更有眼光,经常用低廉的价格收购到非常有价值的物品。

用毛姆的话说:

在接下来的那些年里,我们的关系变得相当密切,却没有发展为友谊。我怀疑艾略特•坦普尔顿是否可能做朋友。他对人品毫无兴趣,只看重人的社会地位。

这样的人,他的一生都是为了社交而活。当我看到他们以从不一人吃饭为荣的时候,我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悲哀。

他们喜欢热闹,以结交名流贵族为荣,但在生命垂危之际,却鲜有要好的朋友。

推杯换盏得来的,终究是虚无,哪怕为自己打造了水晶的棺材,不腐的尸身也很难被人铭记于心。

人终有一死,而有些人好像从没有活过。他们只为虚无的金钱、地位所动,但那些东西,又有什么是长久不变的呢?

伊莎贝尔就是这样家庭出身的一个女子,她必然无法和莱雷走上相同的道路。

在艾略特死后,她从舅舅那里继承了相当丰厚的遗产,在这样热闹繁华的社交中,她相当享受。

4.

大团圆的结局

老于世故的人昧于事理,才会瞧不起传统上所谓的大团圆结尾。

出乎作者意料的,虽然并非有意为之,但他笔下的这篇小说,的确是一部成功史。

我们所牵挂的每一个人,都已经得偿所愿。艾略特成为了社交名人;伊莎贝尔过着优渥的生活;格雷找到了赚钱的工作,有了自己的事务所;苏珊•鲁维埃选择嫁人;索菲一死了之;莱雷找到了自己向往的“道”……

也许,我们生命中最好的结局就是如此。人,生而志向不同,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过自己向往的生活,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尽管追寻的一路,要历经多少艰难险阻,就像作者所说“剃刀锋利,越之不易”,但好在还是有一些人可以跨越,无论以何种形式,他们都是幸运的。

版本问题

看书的速度倒是未降低,但是阅读时间大大的缩短。近来嗜睡,回到家中,就像是进入到了冬眠的状态。

这本书读了一星期,中国友谊出版社的这本书,排版稍显错乱。若能参考其他的版本,想来阅读体验会更好。

文|升腾的信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