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打卡—局外性分析

局外人


多年以前读过一次加缪的《局外人》,这小说不是很长,也可以说是个中篇吧,只记得故事的大概内容。现在重温经典,感觉更加深刻。比如小说一开始就写主角默索尔记不得母亲是今天还是昨天去世的,他去参加母亲葬礼还要去问邻居借用手臂戴黑纱(为了省钱吧),养老院的人问他母亲多少岁他也回答不了等等,让人阅读时不断地出现“荒诞”感,但是细节和情节描写非常自然真实,男主角成了社会世俗中的另类,不愧是荒诞派小说写法的典范。听说后世许多作家与文学爱好者都模仿加缪这种文风。

下面我想分析总结一下小说中的各种“局外”表现写法,借鉴一下,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小说主人公莫尔索局外人的“局外性”体现在四个层面:

情感局外人:对亲情、爱情保持疏离,与妈妈不来往不关心、对玛丽的真情保持玩世不恭,拒绝虚伪的情感表达。

道德局外人:不迎合社会道德准则,如母亲去世时,他无动于衷,甚至记不清具体日期,记不得母亲的年龄,葬礼上抽烟、喝咖啡的行为被社会视为“不道德”,却反映了人对死亡的无力掌控帮助邻居雷蒙写信羞辱情妇,却无道德负罪感。

存在局外人:面对死亡时,他拒绝宗教救赎,不需要神父来给他做祷告,认为“早死晚死都一样”,以理性对抗命运的荒诞。

殖民语境下的局外人(补充视角):小说中阿拉伯人被塑造为“失语者”,莫尔索的“白人”身份和殖民背景暗示了加缪潜在的帝国意识,使故事成为殖民历史的隐喻。

因为加缪从小在法国殖民地阿尔及利亚长大,家境贫寒,没有见过父亲,母亲几乎失聪体弱多病,后来精神状态异常,导致了小加缪无法与母亲正常交流,全靠舅舅把他引导上求学之路,二战爆发后参加了法国游击队抵抗运动,生存空间受到打压,后来他读大学爱上了哲学与文学,与萨特成了朋友,所有这些经历都能在他的小说中得到体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