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项目管理的探索与践行之路

从学习者到组织者,临危授命


从开始做项目的小白,到现在带领团队开拓全新项目,这是第六个年头。一直在本专业领域积累经验和知识,真的没想过对项目管理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和学习。

2016年,公司组织了项目经理素质提升工程,第一次全面接触项目管理的全貌,并阴差阳错的被委任为这个825工程的项目经理。也因为是后来接手,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和调研都没有参与,拿到项目实施方案,也没有一般意义上项目所要求的目标范围,时间节点和成果报价等关键内容。就是说前期的项目论证与需求确认已经完成,项目已全面进入到了培训实施阶段。

虽说不是第一次当项目经理,但与以往2-3个人的作战模式完全不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刚刚遭遇变革的跨部门项目团队,实施对象的跨单位/13家近1000人,实施周期跨年度/第1年140天共3年,多层级的供应商,全集团战略性任务........

总之,这个特殊的项目让我真正开始思考一名优秀的项目经理应该具备什么条件,需要拥有哪些必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而现在的我优势和不足是什么,该如何提升自己。

其实,接手项目后前两个月的状态是兴奋而紧张的,每天白天听课参加培训,晚上加班开会讨论问题和改进方案。小组互动式的学习方式确实有不错的体验,然而每一个知识模块的干货知识很多,唯一不足就是案例不够贴合工作实际,不同类别和层级的学员需求不同,缺乏针对性进而降低了学习效果和预期。

所谓的项目经理,开始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团队成员,都是兼顾多个子项目的复合使用临时组员。汇报机制和流程还很乱,后来随着项目范围的不断扩大,甲方也就是上级单位赋予项目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和使命,真的陷入了每天疲于奔命的应对各项工作要求和指示的困境,不能自拔。

但作为第一班次学员连同组织者身份,从自身来说,限于项目压力和工作频频打扰,同时也没有调整好空杯的学习心态,整个14天的间隔周学习,消化吸收真的很有限。就这样在极其混沌的状态下开启了我的项目管理学习与实践初体验。


从技术到管理,重科学还是艺术


说来奇怪,所做的项目正是我期待已久的工作内容,感觉像是为自己量身打造的挑战机会一样,于是我欣然接受了这个未知和不确定,决心尝试踏出第一步。然而,过程远比想象中更加现实和残酷,摆在我面前的不只是追求成长和能力提升的阵痛,还有内心无数次的挣扎,面对未来的路时而笃定执着,时而起伏不定。

如何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让所有人同心协力做成一件事?如何与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变换沟通方式,挖掘其内心深处的需求和动机?如何有效化解矛盾和冲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误解和有意陷害?如何与上级主动汇报工作和寻求资源支持?如何科学分解工作制定计划并合理授权给团队成员?如何平衡各级领导,客户以及用户之间的需求和利益?如何控制成本,节约时间,提高成果和服务质量?如何识别,应对和规避各种风险障碍因素?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最优化的选择和保持优质供应商关系......

这些问题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里,有时清晰顿悟,有时困惑不解。最大的挫折就是对于领导力的思维限制,自认为管理风格属于循循善诱的引导型,不是那种强势的决断型人格。但正因为如此,在各种情景下,本以为优势的温暖性格却变成了管理者的劣势。一时间为自己无法学会和达到那种雷厉风行的处事风格而懊恼不已,并自暴自弃地固执认为那就是本真的我,不想改变了自己的样子。

然而,当自己放下偏见和情绪,开始认真思考赵昂和古典老师的金玉良言时,突然发现了一直以来抗拒的并不是那个所谓的变化后不喜欢的自己,而是非此即彼的变化和不安全感。就像项目管理专家吴永达老师总结的,管理重要还是技术重要?答曰:缺什么什么重要-_-#

以前纠结自己到底是走管理路线还是技术路线,现在渐渐明白,不论是哪种职业发展路径,沟通合作和影响他人的能力都是最重要的。科学的计划和方法固然需要不断学习和应用才有价值,而项目经理每天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对于处在这个阶段的我来说,可能更为关键。


学习是一种信仰,成长在路上


虽然对于项目管理实践关于人的部分最难最复杂,但也总是最能体现灵活的艺术性方面,也知晓了在导师指路和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才会最快提升。

项目团队的力量不断壮大后,项目的重心也从组织实施层面深化到宣传设计和选拔考核方面。除了项目经理,还兼任课程组组长,负责优化改进课程体系。因为面临项目管理课程设计的压力,又重新开始仔细研究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如何挖掘不同层级的真正需求,怎样进行学习设计才能让内训学员收获最大,混合式教学方式真的能解决学习动力问题吗……

围绕这些课题,近两个月做了很多尝试,最有意义的莫过于项目管理打卡训练营了。真的强迫自己必须挤出时间阅读和输出,虽然还会拖延到最后完成打卡任务,还是没有如期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但还是很感谢小组长的鼓励和伙伴们互助督促,陪伴自己走过这段宝贵的理论与实践共同探索学习的经历。

此外,还训练营无意中完成了我的第一次在线分享,通过认真准备和梳理自己的所想所思,进行了群里的首秀。当然,还有很多小问题,分享内容太理论化,缺乏结合自身经历的总结等。同时,也在不断澄清自己的目标,通过刻意训练和自我激励等方法养成精进和本质导向的元思维习惯。

项目管理融汇贯通,这本书听Angie的时间管理特训营分享提到的,当时就如饥似渴的想要买来啃一啃。恰巧女王也在组织项目管理打卡群,于是顺理成章的制定计划开始阅读起来。

从第一天的雄心勃勃制定完美计划,到执行阶段的滚动修编,不断调整自己对现状的精准把握,正确衡量可自由支配的阅读时间,通过不定期思维导图,案例复盘,笔记总结,方法论应用等形式,灵活提高输出效率。其实,这就在上演项目管理的计划,执行与控制不同关键阶段。


安静而持续的投入,慢慢来比较快


最近在上橙子学院的习惯养成训练营,易仁老师的分析精彩透彻,特别是关于六条元规范的全面释义,让我对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认识又有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作品声音概念的提出,提到以输出倒逼输入,用有形的成果作品来作证和记录成长过程。何乐而不为呢?

最近,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提升,压力比较大,心态也很急,时常感到自己透不过气来!上周三刚好古典老师发出一个工作与学习如何相得益彰,在工作中利用资源,创造机会锻炼和提升自己想要发展的能力,觉得醍醐灌顶,切中要害。于是把自己的困扰提出来,与古典老师探讨,果不其然,古典老师一眼就看出了我的急切心情,回复了一句,慢慢来比较快!

是啊,需要潜下心来,用安静而持续的投入,不断积累和输出。成长不是比速度,而是比谁走的更远更长久!嗯,慢慢来比较快!真理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PMP第五版考点汇总冲刺版 第一章引论 P2:《PMI道德与专业行为规范》详细描述从业者在责任、尊重、公正、诚实方...
    文小梦阅读 23,463评论 5 102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5,046评论 25 709
  • javascript 遵循同源策略,一般不支持跨域访问数据,但有时候我们需要进行跨域获取数据,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
    流动码文阅读 2,844评论 0 0
  • 当 vm 上有属性改变时,例如 vm.a 由 '111' 改为 '222', 在a的 set 方法中,dep.no...
    Yang152412阅读 3,790评论 0 51
  • 青天丽日,黛瓦粉墙 河灯画舫,酒肆茶庄 装帧成一幅幅 轻巧、雅致的江南水墨山水 流水,是小镇润泽的印记 落花,是水...
    甘树林阅读 3,744评论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