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视域下的就业问题研究(上海大学徐卫军)

一、引言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及其在数字时代的意义

1.2就业是民生问题的核心

1.3解决就业问题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

二、马克思主义就业观的基本内涵

2.1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劳动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

2.2探讨马克思主义对就业、劳动权益、社会公平的关注

2.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就业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就业理论的贡献

3.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就业的论述

3.2“就业优先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3.3实践就业优先战略,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理论表达

四、当前中国就业问题的现状与挑战

4.1分析我国当下就业结构性矛盾及破解措施

4.2用勾股定理解读我国当下就业结构性矛盾

4.3国际贸易的摩擦对我国目前就业的影响

4.4就业优先战略是中国特色人权理论体系的创新

4.5就业优先战略是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解决就业问题的指导意义

5.1如何通过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就业政策,促进社会公平

5.2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就业领域的体现

5.3乡村振兴扩充就业容量,是新时代就业市场的开发

5.4五星出东方,瑞马踏星来,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形成

六、对策建议

6.1如何形成中国特色就业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6.2加强职业教育,完善劳动法律法规,推动创业带动就业

6.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对解决就业问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6.4全民身心健康就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业探索结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