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家庭教育(262)

[玫瑰]20170428徐海波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上海,第262天)

《 孩子到底要“偷”什么》(作者:任丽)摘录:

问题探因:

1、“偷窃”代表了孩子未满足的需要。

在一个道德感或规则感极强的家庭,孩子的行为被条条框框所限制,比如说,孩子想买一件喜欢的文具,妈妈说,你选的那个不好用,我给你买;孩子想吃学校旁边小食店的辣条,你说那个不卫生,不能吃;孩子想买几本玄幻小说,你说那些书没有价值,看了是浪费时间;孩子想买一张游戏卡,可以和同学一起打游戏,你说游戏会上瘾,不能玩……

你看看,孩子的需求,总是被家长合理地、无情地拒绝了。家长的拒绝,反而激发了孩子想要拥有的欲望,当他自身缺乏抵抗欲望的能力时,就会寻求自我满足的方法,那就是偷偷拿家长的钱,自己做主。

(全文请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7卷P.20-P.21)

[玫瑰]Booboo微思录:

1、内在缺失的东西,总会不断地向外求,向外寻找。物质世界如此,精神世界也如此。生理营养如此,心理营养也如此,灵魂营养也如此。

2、《文学名著中的亲子智慧(水浒传篇)》:

哪里有压迫(压抑、压制),哪里就有反抗?压迫(压抑、压制)越强烈,反抗就越强烈。物理学告诉我们: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上至武林高手,下至泛泛之辈,皆如是;上至豪门贵族,下至平民走卒,均如此;男女老幼,概莫例外。

3、道德感极强的家长,规则感极强的家庭,却给孩子带来什么?“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否极泰来,物极必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享受了一周的江南烟雨,迎来了阳光明媚的周末。今天,校友会大讲堂要请中学历史老师现在的南宋史研究权威林正秋来...
    东观阅读 629评论 0 1
  • hello~大家好,这里是一周进步。 我是水韬,今天和大家聊一聊PPT动画。 相信很多小伙伴面对PPT动画是又爱又...
    一周青年阅读 2,321评论 2 34
  • 一个烧饼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烧饼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没有潘金莲,也没有武大郎,有的只是一家人的奋...
    好物阅读 1,558评论 7 3
  • 在瑜伽的典故里,马里琪是一个古代圣哲的名字,父亲是宇宙的创造者——梵天,孙子是生命的赋予者——太阳神,所以圣哲马里...
    映卿阅读 449评论 0 1
  • 大自然有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人身为万物之灵,也有“四季”。 人的四季,既指人生起落,又指眼界格局,而且人人各有不同。...
    明悦心理阅读 1,016评论 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