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我国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深刻揭示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规律。三者之间,实质上构成了知识生产、应用与再生产的循环体系。历史也充分证明,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离不开教育、科技、人才的交互作用,大国的崛起往往伴随着教育的兴盛、科技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大量涌现。
从功能关系上看,教育、科技、人才作为知识生产、技术革新和人力资本积累的核心要素,相互支撑、相互转化。教育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储备和知识基础,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科技发展为教育内容与方法创新注入活力,推动教育不断革新;人才则成为教育与科技协同作用的核心载体,驱动着教育和科技的协同发展,三者形成“教育奠基—科技转化—人才驱动”的共生逻辑。随着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三者之间的耦合效应愈发显著,只有在全局视野下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形成“三位一体”协同高效的运行机制,才能更好地释放发展潜力,实现整体效能的最大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抉择。然而,面向未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仍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大家大师少、战略科学家匮乏,基础研究人才不足,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够,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脱节;教育科技人才存在“两张皮”问题,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度不足,科技和产业领域中存在“卡脖子”问题;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面临诸多挑战等。
为了实现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统筹推进相关战略,需要从多方面发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是关键举措,要建强院校人才自主培养主阵地,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此外,还要推进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引进国际一流院校合作或独立办学,充分发挥头部企业、产业行业作用,打造“四链”融合人才开发体系,构建适配高质量发展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 。
立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锻造高水平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同样重要。优化人才计划项目,实施战略科学家、首席科学家负责制,为高精尖人才提供特殊支持、特定平台和特定政策。围绕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优化领军人才发现、团队遴选机制,强化高层次专家支持体系,健全优秀青年人才全链条培养制度,以更大力度实施博士后培养和青年人才支持计划,实施高水平工程师培养和支持项目,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人才开发,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构建新型人才培养和服务平台,为“一流人才做出一流成果、一流人才带出一流人才”提供全方位保障 。
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这一重要文章精神,以系统思维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的规律,强化制度创新,把教育、科技、人才有机结合起来,以更大力度筑牢教育根基、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促进三者良性循环,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筑牢坚实根基、蓄积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