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乡土中国

费老的乡土中国有名,趁便宜买下,没两天读完,书不厚,确是有志之士的真知。之前曾看过相关的公开课,讲中国传统社会的心理与行为,从社会结构、文化根源说起,当时有如开了一扇门,对自觉的行为有了新的认识。费老的乡土中国大概是源头之一。

乡土中国分析了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并与现代社会作对比,道出了中国社会最为深刻的社会特性,即使当前社会,亦能深深感受到来自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化的冲突。结合乡土中国,对中国传统社会做以下总结:

  • 泥土情结。长时间的农耕文明是中国人对土地有深厚的感情,土地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重视土地尤见于一些城郊的无用土地被周围居民利用起来种菜等。土地不能移动,一直农民“生于斯,长于斯”,安土重迁的观念植根于中国人的记忆中。不喜迁移,反之则喜安稳,追求一成不变的生活和工作,由对土地的依赖换而当今社会对房产的依赖,有房意味的安稳,同时,公务员式的稳定的工作受到热捧。
  • 礼治传统。乡土中国道出中国社会为礼治而非人治,儒家说克己复礼大概如是。不同于法治,礼求于习惯,诉于教化,在潜移默化中在人内心建立行为标准。这表现了中国古人治世的智慧,滥于赏罚,大概心有不服,唯有自身的价值标准,坚如磐石,在无人处亦自觉而为。由礼而来的长老权利,作为宣扬道德标准的监护人。在缓慢变化的社会中礼治起的作用是牢固的稳定的。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化,传统观念不能适应过来,以至冲突矛盾。
  • 以血缘关系构建社会关系。以家构建社会的功能单位,家族,氏族观念深刻。血缘不能选择,由礼治而来的一整套道德标准不能选择,唯有接收,这就是教化的过程。在家庭观念浓郁的社会氛围下,孝被提到极高的地位,“以孝治天下”,爱情这种多变,激荡的情愫被搁置,门当户对,父母指定婚约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缺乏人员流动,以熟人建立社会关系,人情关系唯有突出。
  • 以自我为中心的差序格局。推己及人,由内而外的人际关系,远则疏,近而亲。由于圈层边界模糊,公私观念模糊,以至投入现代生人社会时缺乏公德。中国人缺乏博爱的观念,差序格局表明中国不会产生像西方基督教这样人人平等,泛爱的宗教。

乡土中国中涵盖内容比较广,有文字语言的起源、传统男女观念,社会结构等,传统社会是个有机整体,牵涉到的方方面面,文化、道德、语言、制度,甚至惊讶的发现,这方方面面和谐融合像完美的工艺品,这是中国古人追求的一种状态,长治稳定。现代化对传统的冲击,现在正值当下。乡土中国最后提到了社会自觉自主变革的观念,由凭借无形的手,无为而治,到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创造更美好的家园,孰对孰错,终无定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十一)男女有别 在看古代剧时,你是否想过,为什么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忠臣哭道“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丹菡阅读 8,890评论 4 26
  • 费孝通先生是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乡土中国》乃其于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乡村社会学”时连载文章的合集...
    马老师0000阅读 4,044评论 0 4
  • 【越读】《乡土中国》 为什么现在社会礼乐崩坏?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礼是传统,是整...
    龙昌宝阅读 4,500评论 2 0
  • 感恩半夜被烦醒,让我又真切的体验了一把情绪的喜怒哀乐…… 屋子从漆黑到一点点变亮,就如我的心情,慢慢平静,到最后充...
    欢喜妈妈阅读 3,520评论 1 2
  • 我那又爱又恨的好胜心 作为一个天蝎女,我好胜心很重,为人很好强,不认输不服输,对于自己的成绩总是要求很高。凡事都有...
    圆弧苏酥阅读 2,70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