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坊.读书会.国学篇.论语篇.第六十三期

子曰: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辜解】
孔子故国的执政国君,询问孔子都一位学生有关土地守护神都祭坛上所使用的象征。
那位学生回答说:“夏朝的君主们栽种的是松树;殷朝的人所采用的是柏树;而现在的周朝选择了栗树作为让人们畏惧(栗)的象征。”
孔子后来听到这位学生时的话,说:“去谈论已经完成的事情,去试图改变已经开始的事情,或者去指责已经过去或消逝的事情,是没用的呀。”

【背景解说】
宰予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能言善辩,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后面还有“宰予昼寝”的论述。
社,古代指土地之神;古代又把祭土地的地方、日子和礼都叫社。我国现存最大的社稷坛位于天安门西中山公园内,为明清两代祭祀社、稷神祇的祭坛,其位置是依周礼《考工记》“”的规定,置于皇宫之右(西)。祖与社都是封建政权的象征。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社稷坛于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间也有祭社的活动,鲁迅笔下的《社戏》就与祭社活动有关。
鲁哀公向宰我询问有关“祭社”的问题,宰我回答,夏朝在社坛种植松树,殷朝人种植柏树,周朝人种植栗树,是为了让百姓战栗,使人民臣服。孔子听说之后,对宰我说,已经形成了的事就不要再说了,已经决定的事就不要再劝谏了,既然你已经说了再追究也没有用了。
看得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其实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就明白了,鲁哀公在位时,鲁国大权被士大夫家把持,史称三桓,即所谓“政在大夫”。 鲁哀公曾经试图恢复君权, 以祭社的名义向宰我请教,也许问过孔子,孔子并未回答。宰我于是也用隐语回答,支持哀公夺政。于是鲁哀公同三家大臣进行激烈的冲突,终致鲁哀公27年,流亡越国。可回顾历史,在定公期间,孔子也曾建议鲁定公逐步削弱季氏三家的权力,为什么这里却不同意宰我的建议呢?“时也”,鲁定公时,三家势力初成,孔子担任鲁国大司寇,逐步削弱三家权力,手段温和可行;到了鲁哀公时,三家实力雄厚,以把持朝政,即便采取激烈手段也无法成功,因此孔子不同意宰我的建议。但也许孔子也希望鲁哀公能够成功恢复王权,才说既往不咎。

再看三朝社树的变化,松柏都是精神的象征,栗树有粮食的象征,后来逐步形成了祭祀五谷之神的稷坛,并统一为社稷坛,故仍以精神象征的松柏为主,北京社稷坛大多是明朝栽种 的古柏。宰我并不是不明白,而是为了用隐语支持哀公的正义之举。当然孔子的慨叹也要从相反的方面理解,就是要时刻注意细节的发展,微小的变化,并加以修正,不要等到事态扩大了、隐患形成了,再想办法解决,因为到那时再采取行动就来不及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而篇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有子曰...
    鹏哥有声阅读 8,582评论 0 1
  • 1. 问题引入 我想很多开发者都在使用SDWebImage,SDWebImage以其便捷性深受开发者欢迎。 不过长...
    leonardni阅读 10,238评论 0 7
  • 多巴胺是什么?多巴胺是你脑袋瓜子里分泌的神奇化学物质。 多巴胺带来的是什么感觉?多巴胺是幸福感,是愉悦感,是爽感。...
    锑星阅读 11,519评论 7 48
  • Register % contains the name of the current file, and reg...
    谢昆明阅读 5,872评论 1 2
  • 茫茫人海多看了你一眼,余生再也逃不出你眼中的那片海。你是高悬在夜空里的星星,无论我在哪里,都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
    何君故阅读 4,692评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