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喝着像风油精,闻着像皮炎平,却是我童年最好的饮料。

许多年后,我还记得,
父亲给我买的一瓶怪怪的汽水:
入口甜,咽下苦,
然后一股气流钻进鼻腔,
伴着凉飕飕的风油精味后劲,
呼啦一下往额头上冲......



这恶作剧般的怪味道,
怎么会被生产出来给人喝?
我立马选择了另一瓶,
入口甜甜的,一直甜甜的,
这才是我理解的世界!


而父亲拿起那瓶褐色的,
一仰头,咕噜咕噜喝下去,
还打了个大大的嗝,一脸惬意。
我看着那瓶不像汽水的汽水,
它有个简单粗暴、莫名其妙的名字:
沙示(Sarsaparilla或Sarsae)。


沙示,又称沙士,以墨西哥菝葜为原料的碳酸饮料。菝葜具有驱风、发汗、利尿、 解毒、净血等功效。国产沙示的植物原料改用梅叶冬青,同样有消暑解渴、发散风热的功效。据说,沙示那股神秘的风油精味,正来源于此。

又过了很多年,
我才知道这瓶口味“独特”的饮料,
被眼睛雪亮的网友票选为,
天朝十大最难喝的饮料之一。


网友票选“十大最难喝饮料”:崂山白花蛇草水、农夫果园混合果蔬、红色尖叫、东方树叶、盐典、啤儿 茶爽、冰糖雪梨、水溶C、沙士、格瓦斯。

而童年时的谜团也揭开了:
沙示,
自发明之日起就不是汽水,
它是药。



据说沙示的起源,
还要追溯到几个世纪前,
那是墨西哥原住民,
用本地常见的菝葜制成的饮料,
以对抗赤道地区郁热的天气。


墨西哥原住民

广东人大概会觉得,
这套路很熟悉。
不就是我们的凉茶嘛?



在19世纪中期,
墨西哥大片土地被美国吞占,
喝沙示的习惯也传入美国。
它被调制成微甜的碳酸饮料,
角色从药品向汽水过渡,
在原属墨西哥的美国西部十分流行。



1886年,美国药剂师潘博顿发明调配可乐,据说目的之一就是取代当时盛行的沙示。现在,沙示常被不明真相的群众认为是可乐的山寨版,其实它的出现远比可乐早。

1930年,在我国重要港口如广州、上海,
大药房里出现这种深褐色气泡饮料,
它还挂着个严肃身份:中药饮品。
如果你多看两眼,
药剂师说不定还会告诉你:
这是从美国进口的爆款,
有利尿、促汗、解热、祛感冒等功能。



这“洋凉茶”一传入中国,
就在郁热的南方大受欢迎,
据说, 有农民自己舍不得买汽水喝,
却要给耕牛买一瓶沙示,
让它解解暑。

1946年,广州亚洲汽水厂开业,
沙示即是其元老产品。
60年代,“汽水换外汇”,
它跟亚洲汽水一起远销至港澳、东南亚,
据说那是沙示的辉煌时期。


上世纪70年代,汽水厂的员工在调制新口味。 广州图书馆资料图片

90年代开始,可乐大行其道,
由国营汽水厂生产、外表类似的沙示,
逐渐销声匿迹。?
直到几年前才发现,
它又改头换面,重出江湖。



而生于80后的朋友们,
也兴起到“士多”买一瓶玻璃瓶装饮料,
坐在大榕树下“吹水”的怀旧风。


士多,直译自英语的store,粤语里指卖各种日用杂货、零食的小商店。吹水,粤语俗称闲聊、侃侃而谈,夸张地形容了口水花四喷的聊天情景。

而各品牌的沙示:
亚洲、屈臣氏、黑松......
不时被各路怀旧者、好事者拿出来PK。

关于沙示“独特”的口味,
一直有各种比喻:
风油精、红花油、薄荷牙膏、漱口水、皮炎平......
甚至有人说:
白花蛇草水我勉强能喝,
沙示,那真是敬谢不敏!



但它祛风解热的传说,
还是有上了年纪的人惦记,
尽管越来越少人提起。
有人说,在沙示里加盐,
会比直接喝更消暑。
也有人说用沙示煲姜,或加入生鸡蛋,
能治疗感冒和喉咙不适。

以前,
我觉得以沙示的“独特”口味、
加上这些“偏方”简直是恶作剧,
现在却想起了一句老话:
苦口良药。



现在,我也活到了父亲当年的岁数,
居然开始喜欢苦的、辣的、臭的,
千奇百怪的,
各种让人一开始愉快不起来的滋味,
比如苦瓜,臭豆腐,浓茶, 黑咖啡,烧酒......
它们往往不甜,不香,不讨好,
有的还让你五官扭曲、涕泪皆流。
但回头一琢磨,
好像还有点意思。



记得有个日本老头,
小津安二郎,曾经说过:
人生,
以余味定输赢。
大概就是这样吧......
小津安二郎,日本知名导演,生于东京都深川。 代表作《晚春》、《东京物语》。

今天我跑遍了士多,试遍了各个牌子。
却发现记忆中,
沙示那令人讨厌的风油精味,
居然淡了许多。
不知是它变了,还是我变了。


小编喝掉的沙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