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同学兼闺蜜

      我的这位闺蜜是我初中三年同学是我的班长、是我高中三年的同学还是我的班长。她的母亲是我父亲的同事,是我母亲的好朋友。从1981年九月认识迄今整整40年,天哪,这不算还真不知道我俩相识已经这么这么久了。

      初中她是班长,我是学习委员,记忆中好像没有什么交集,没有留下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啊,想起来了,当时班级有两位从部队转学来的女生。她跟其中一位关系很好,我羡慕不已,所以跟着她一起去过同学家里。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学习特别好,几乎次次都是第一名,班级同学特别崇拜她。中考她考了年级第一,我是踩线考上高中。

      我们初中班级四位同学考上高中,我们三个女生自然关系就不知不觉好起来了。高二时燕子随父母搬迁到了甘河子。我和她一起乘车去燕子家,那是我走出团部离家最远的一次。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一年高考失利后,她去奇台一中复读,我还是在团部复读。预考通过后,通过她的介绍我和另一位同学去一中借读两月。去的第一天我们住处还没定下来,她让我到她的寝室挤一挤先过一夜。我清楚地记得她们是上下通铺估计下面有十来个人,上面也有这么多人。我一看这架势就蒙了,第一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人在一起睡觉,不习惯,第二我要爬到上铺去睡觉。好不容易爬上去后,我望着站在下面的她,哈哈大笑起来,莫名其妙止也止不住。她气得在下面跺脚,我还是止不住笑,笑得眼泪出来了,还在笑,想不起来是怎么停下来的。现在想来我有时候是不是有点傻呵呵啊。

      后来我去奎屯读师专、去乌市参加成人高考、去上海读本科、去上海工作、再后来回家探亲,每每都是在她那里落脚。她大学时的宿舍,工作时的宿舍、结婚后的小屋直到后来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到处都留有我的印记,甚至带父母回新疆看看,我的父母也是住进她家里。来来回回的火车站、飞机场的接送,有时还要她的两弟弟出马,哎,现在想来不知给她给来了多少麻烦,引起了她多少的不便,但是她从来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这也助长了我对她多次的叨扰。

      我俩生于同一个月份,我比她早出生一周。巧的是我俩在同一年生的儿子,还都是7号,不过不是同一个月。现在的我们一个乌市,一个上海,相距一万里,看着视频中的彼此,感觉好像就是在面对面地聊天。她性格随和、为人大方爽快,人缘极好。心胸开阔,连我母亲都夸她心大,装得住事。时不时我要跟她聊聊天,向她叨叨我的烦我的乐,听听她那开怀大笑的爽朗声。

      细细想来,我好像没有为她做过啥事。难得一次她跟同事来上海旅游,正巧碰上我搬家,实在没有时间陪她,只是晚上去宾馆看看她。写着回忆着,不免有很多的惭愧和不安。我一直把她为我做的都看成了当然,我想她也是这样想的吧,所以她才会一次又一次地为我不辞辛苦地安排好一切。

      有一种情从来没有被表达过,有一份意从来没有忘记过,有一种缘随着时光的流逝,融入了彼此的血液,我想我和她的情、和她的意、和她的缘就是如此吧!在自己的生活里,默默地关注着彼此;在喜乐悲伤时想到彼此;在遇事商议时呼叫彼此。我特别喜欢下面的这张照片,这是我的老同学兼闺蜜高中时代结束时,带我去位于东天山奇台段的半截沟同学家玩时拍的。今天的她如三十多年前的她一样喜欢开怀大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