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儿头

哪里都有“刺儿头”。

被唤作“刺儿头”可见是不受欢迎的,因为他不光是“刺儿”,他还是“头”。

“刺儿”吗!难免扎手。

未必真把你扎疼了,但至少是把你扎尴尬了,扎丢脸了,扎得失去威信或者脆弱的尊严受了伤……

更何况是“头儿”,一群“刺儿”里的头,或者“刺儿”冒得特别厉害,无法软化,称之为“刺儿头”。

“刺儿头”这个词语往往都出自于一定范围内的“权威人士”之口,老师称学生,领导称下级……等等。偶尔家长也会这样说孩子。

当“权威人士”言之凿凿的发表“权威言论”之时,猝不及防身边有“蝼蚁”提出不同的意见,还竟然尖刻、一针见血让自己下不来台,理直气壮的“真理”犹如一个膨胀的鼓鼓囊囊的气球无意间遭遇“暗器”,“啪”一声爆破,泄了气,这“啪”一声同时也向抽打在了“权威”的脸上,更何况他“娇嫩”的心灵……

于是权威定义其为“刺儿头”,的确带“刺儿”,刺破了“真理”的气球……

王朔的小说《我是你爸爸》中,马锐挑战李老师的过程把上述过程描述的非常完整。

“刺儿”究竟是什么?

他扎了什么?

它相对于什么而言成为了“刺儿”?

在“马锐和李老师”的故事里,“刺儿”是常识,李老师不知道的常识。李老师不知道的常识,但马锐知道。不光马锐知道,全班都知道。大家不说,偷偷坐在课桌下,心里暗暗嘲笑李老师的无知,那些“刺儿”都在心里还没有冒出来……马锐说出来了,也许是因为无法容忍错误知识的传播,也许是想帮助李老师有所进益,……反正说出来了,就成了“刺儿头”,伤害了无知背后可怜的尊严……

对于“刺儿头”当然是要“严厉打击”的,李老师在自知理亏的情况下很有技巧的不正面迎战,而是采取“声东击西”的“迂回战术”,声称马锐侮辱老师人格……同时利用类似篮球场造犯规的技巧,构成马锐“殴打老师”的“事实”……同时搬出马锐之父,借他人之手达到“拔刺儿”的效果……

“权威”到底是“权威”,熟练掌握使用谋略和手腕的做法,让“刺儿头”始料未及,但相信她日后不会再堂而皇之的将“恬不知耻”说成“刮不知耻”了……

难道“刺儿头”没有帮助“权威”进步吗?

他帮助了。

可是“权威”还是恨“刺儿头”,因为“进步”是以“丢丑”的方式获得的。必须要“扳回一局”,耗费心力以挽回尊严,但影响可能扩大,造成更加“丢脸”的局势,恨意加深了……

为什么“权威”如此脆弱?

因为刚愎自用,因为自满,因为自以为“绝对正确”,因为“井底之蛙”……

包容的心总能听取他人的意见,谦卑的人无时不刻不在生活中学习,夫子博学,亦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刺儿”说到底,是不同的观点,或者与“大众观点”不同,或者与“权威观点”不同,总而言之冒了出来,成了“头儿”,公之于众,直言不讳。

当然还有一种“刺儿”叫“挑刺儿”,或者说“鸡蛋里挑骨头”。这一般是“权威”对于“刺儿头”的反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多数人为了避免“挑刺儿”式的报复,于是选择让刺儿埋在心里,只在时机合适时再踩上一脚,或者寻找其他途径鬼鬼祟祟的发泄……

“刺儿头”反而是无畏、坦荡、没有心机的,同时“珍贵”。

珍贵在于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有质疑权利和社会地位的勇气,用犀利而清晰的表达让“权威”及他人听懂,如果“权威”拥有一颗“懂得平等”的心灵,何妨引为知己,探讨、博弈、以谋求共同进益,何至于“斯文扫地”……

做老师的都知道,“刺儿头”们都聪明的紧……

做领导的也都知道,“刺儿头”们能干的紧……

是包容还是打压,“刺儿头”靠运气……

当然“刺儿头”缺少了点委婉、技巧或者情商……

玫瑰带“刺儿”,“刺儿”捍卫美丽……

“刺儿头”的美丽在于头脑……

你能容忍自己的孩子成为“刺儿头”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案例: 小强是班上有名的刺儿头,对学习基本没兴趣,还经常打架生事。前段时间,他竟然在深夜把同宿舍的同学叫醒,索要财...
    llz半夏阅读 4,924评论 0 0
  • 王鹏上五年级时从农村转到了我的班上。他比同龄孩子高出半个头,四方脸,小眼睛,看人时眼神凶巴巴的,鼻孔里不时流出黄色...
    欣然_bd23阅读 3,660评论 4 7
  • 昨天,公公拿了满满一锅刚刚做好的笋干烧肉过来,肥瘦正好的五花肉切成薄片的笋干,散发着诱人的香味,馋得我直接拿手捏了...
    晓晓的窝阅读 7,020评论 0 2
  • 尾声阿兰德波顿说过:“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许更多地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我们旅行的目的地本身。独自旅行...
    牧羊人nic阅读 1,339评论 0 0
  • 不小心途径了所有人的梦。
    源锦阅读 1,20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