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其实很难

前段时间,一个刚进单位就和我在一起共事的小徒弟给我打来电话,让我帮他分析分析利弊,拿拿主意。

事情是这样的,公司有个异地交流挂职锻炼的名额,为期一年,单位有意向推荐他去。他一时彷徨犹豫,拿不定主意。

当然,能够推荐挂职锻炼的,应该都是重点培养的对象,去肯定对职业生涯有好处。之所以犹豫,是因为孩子小,父母身体不好,挂职大概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一旦离开,家里就会面临极大的困难。

是的,孤儿寡母加上需要人照顾得父母,身处外地怎不令人寝食难安。

这个主意真的不好拿。由此也想到“选择”这个艰难的人生话题。

一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面临着无穷无尽的选择。年少无知,父母帮助选择,上哪个幼儿园、在那个学校就读等等;稍大一些,自我意识就会加强,有时就会和父母家人争夺选择权,所谓常说的逆反心理,就是争夺选择权的一种表现。时常会为自己不能决定自己的选择而愤愤不平。

成年以后,当选择权真的完全属于自己的时候,突然发现,选择并不是令人快意的事情,时常会为选择而彷徨苦恼。

一般所谓选择,就是一个平衡利弊的过程,但除了权衡利益本身,还有另一个纬度,那就是人的价值观。选择就像一面镜子,他会清晰的映照出人们看重什么,不看重什么。

另外,选择还有主动和被动上的区别。被动选择,不得已而为之,那么只好认命了,这容易让人心安理得。就像我这位小徒弟,如果面对一纸行政命令必须去,也许也就不那么纠结了,难就难在他有主动选择的权力。

而主动选择的困难在于,因为无论结果如何,那都是自己权衡利弊之后作出的主动选择,一切责任和后果,都由自己承担,对自己负责。

虽然,我们常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对于一个体来说,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路,一般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

选择本身既意味着得到,同时也意味着放弃,而人性之中都有鱼和熊掌兼得的心理,放弃总是令人不甘。

面对这样的两难,在许多传统观念里,也许会有这样的认识:好男儿志在四方,成天围着老婆孩子转,有什么出息——去当然是正确的选择。

搁在以往,我可能会有同样的想法。但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我似乎不愿武断下这样的结论。

在不关乎重大原则和道德伦理的前提下,尊重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个性化的选择给予充分的包容和理解,同样值得认可。

我们可以努力追求成功,同样也可以过自己想过的平淡生活。在不违反契约的条件下,能够多些时间照料年迈的父母,陪伴子女成长,尽管平平淡淡,不也是丰满的人生吗?

所以,我真给不了什么所谓正确的建议,我能给出的,无外乎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