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问题

前几天刷新闻,看到一则这样的消息:在一个综艺节目里,一位清华博士向高晓松请教以后要干什么,高晓松则说他没有一个名校学生胸怀天下的理想,表示对他很失望。

我想,高晓松的意思应该是你丫的到博士了还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啊!但碍于镜头便吞下去了。

这让我想到自己的事。最近是考研的前期,很多同学都来联系我,学长我要不要考研啊,学长我要不要辞职考啊等等。

我也想说,你丫的都成人了还不清楚自己的选择吗!

我不是想逃避责任,甚至我都想好好回答他们的问题。但每当我这样 想,我又会被他们的问题“雷到”。很多人很直接:考研好不好?我能考上吗?……我不想骗他们,说了实话:我也不知道考研好不好,反正对我挺好,我更不知道你能不能考得上。于是,我好像被他们拉黑了。

其实我知道,他们的问题不在于“考研好不好?我能考上吗”,而是“你能给我指条明路吗,考研or工作,这样能让我的未来更好!”

但他们自己却不知道。

这让我思考为什么人们常常困在问题的表面,而从不发掘更深层次的问题——源问题。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例子。有朋友跟我聊天时,也是很困惑要不要辞职。辞职的话,舍不得公司良好的氛围,不辞职呢,对不起手上的工资。我一开始也是很困惑,因为这牵扯到了最本质的问题——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只能给出一个较为简单的方案:拿出一张纸一支笔,在纸的中间画一条线,在左侧写出所有能想到辞职后的优势,在右侧写出所有能想到辞职后的劣势。写完后,仔细想想还有哪些可以补充。待没有补充后,深呼吸几口冷静下来,给左侧优势的每一项进行评分来说明能带给你多少好处,0到3分,同样在右侧劣势的每一项进行评分(0到3分)来说明带给你害处。经过自己深思熟虑之后,分值也保持稳定了,这时可比较两边的总分大小,来决定要不要辞职

这个过程需要人不断地客观比较两件事的优劣性,做出评分,本质上也是面对选择做出了决定。

最后往往会发现,根本的问题从来不会是“要不要辞职”,而是“对既有职业前景不看好,却又不知哪里去”“不想接触新的人”“熟人的成功刺激了自己想成功的念头”“想换个环境找了男女朋友”等等问题。

这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我称之为源问题,面对源问题的选择更加关系到价值观。

我常说,选择决定价值观,而不是价值观决定选择。

人不是一开始就有价值观的 ,就算是被强行灌输的价值观,一开始也是为零。所有人的头脑必须在自己做出选择后才能形成价值观,并且这种价值观再去指导你下次的选择。就像训练杀手一样,得先让他杀个人,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从这个角度来讲,很多人的价值观是“糊里糊涂”地形成了,但这也导致他们遇到同类的问题——源问题时会感到困惑迷茫。

一定程度上,人生很多问题的源问题大致相同,不同的是你不同阶段做出的不同选择而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暂时无解的循环“力学源问题” 话题影子:【人为何可以运动? 大脑是个物体,身体也是物体。大脑(物)怎么能让身体(物...
    寻源者阅读 1,774评论 0 0
  • 今天这个提问也是一个大头问题“丸子,你帮我介绍男孩子好伐?”“丸子,你帮我介绍小姑娘好伐?”“单身那么久就是找不到...
    丸子仙女阅读 2,662评论 0 0
  • 就像失恋33天一样,我刚开始。 今天天气很好,明明亮亮,说不出来的舒服。 没看到他的时候我以为我会什么感觉也没用有...
    就像我在鼓浪屿阅读 1,696评论 0 0
  • 春风和煦,绵绵的暖意迎风而来,拨去冬的凉意!静静的坐在前台,听着舒缓的音乐,敲打着手机屏幕的按键,我尽我一种释然的...
    芷竹澜轩阅读 1,729评论 0 1
  • 有一个黑色的魔鬼; 还有一个天使, 一个可以是白色,可以是红色,可以是绿色, 还可以是彩色,唯独不是黑色的天使。 ...
    巍翎阅读 3,424评论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