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Camera Effect的“内涵”
Facebook虽然给出了AR的三个应用场景,但是对用户来说,这三个应用场景并没有什么新意。对开发者来说,则是更加关心Facebook通过这个“基于手机的AR平台”向他们提供了哪些强大的功能。实际上对Facebook来说,Facebook本也没有打算自己包打天下,而是希望“授人以渔”,通过向开发者提供强大的功能,进而帮助开发者开发出有新意的应用,进而满足用户。那么Facebook为开发者提供了哪些“渔”呢?
首先是“Precise Location(精确位置)”。咋一读到这个技术特性,还以为是Facebook在炒冷饭,到了今天“基于用户的位置信息”提供相关应用已经是“too old”的特性,实际上已经算是标配的技术特性了。不过仔细听来,这个Precise Location还是挺好玩的,具体指的是Facebook可以为虚拟环境中的虚拟物品提供定位能力。这样说来很抽象,举个例子就容易理解了,比如:在AR环境中,应用在现实环境中的桌面(桌面已经有了一个碗)上虚拟化的显示了一组文字(IT'S FEEDING TIME!)。基于Precise Location功能,开发者可以实现将这些文字与桌面的相对位置“绑定”。这样一来,不论用户的视角如何变化,这些文字与桌面,与碗的相对位置都是固定的。
其次是“Object Recognition(对象识别)”。这个技术特性显得格外的牛x,因为Facebook称可以自动化的识别和标识场景中的各种物体。目前对图片和视频中的物品的识别是人工智能最常见的应用场景,然而这次Facebook给开发者准备的大餐要更加美味一些,如下图所示。
Facebook的CTO(Mike Schroepfer)利用上图介绍了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演进进展,并重点说明了这次Facebook为开发者提供的支撑究竟有多么科幻。
2012年计算机仅能识别出上图照片中的人;
2015年计算机可以识别出上图照片中的碗、冰箱、狗和人;
2017年早些时候计算机可以识别出更多的物品;
目前Facebook不但可以识别出更多的物品,而且可以判定出照片中人和狗的动作。
如果你以为这就完了,你就错了。这次Facebook是准备将“黑科技”演绎到底的。Mike还利用下图跟各位开发者解释,在早些年的计算机视觉应用中,为了处理图片或是视频的信息往往需要服务器级别的硬件,而Facebook已经可以做到利用目前主流的手机硬件实时的进行处理。
此外,Facebook还提供了两款创作工具:Frame Studio和 AR Studio。
其中,Frame Studio是面向全世界艺术家的开放工具,艺术家们可以把自己设计的各种素材上传到平台创建出 AR 效果。
而AR Studio是一款面向开发者的工具, 开发者可以用它来开发AR内容,实现各种动态效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