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官你好,我是掌柜呆子。
公元1470年,“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寅唐伯虎出生在苏州府吴县。
唐伯虎小时候的生活无忧无虑,他父亲经营个小酒店,他虽然算不上富二代,但是家里还是有条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
他学习有个特点和一般人不一样,过目不忘,不管你酸不酸,反正他就是天赋异禀。
他十六岁参加乡试,高中第一名,被时人称颂为“孺子狂童”。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传说。
唐伯虎便成为苏州城内议论和赞叹的焦点人物,被人誉为“天授奇颖,才锋无前的“江南第一才子”。
他十九岁成婚,娶了当时江南名士徐延瑞的次女,春风得意,羡煞旁人。
01.
人生有时候太顺利不见得是一件好事,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求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每个人的运气不会一直差,每个人的运气也不一定一直好。
公元1494年,他二十四岁,这一年中他的父亲、母亲、妻子、爱子、妹妹五位至亲相继离世。
历史无数次地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如果逼不得已要分开,那请用力些告别,因为我们无法预测这是不是最后一次。
极乐到极悲,得到后再失去一切,有时候上天就是这么残忍!
亲人的离去使唐伯虎悲痛欲绝,但他没有放弃生活,在好友祝允明等人的劝说之下,慢慢地走出阴霾后,就开始复习备考,勤习儒家经典,以期考取功名,出人头地。
毕竟,古代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弘治十一年,他前往南京应天府应试,凭借出色的才学,一举得中解元,即举人第一名,此后便常被称为“唐解元”,他在考试方面打遍天下无敌手。
弘治十二年,他辞家赴京,参加了春闱会试,偶遇了一个江阴的巨富之子——徐经,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于是结伴同行。
到了北京,唐伯虎纵酒狂歌,招摇过市,太有才的人容易恃才放旷,对于得心应手的考试,唐伯虎毫不谦虚地说:“会试第一,非我唐寅莫属!”
02.
参加这次考试的,还有一个在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浙江余姚的学子王阳明,在这次考试中阳明先生金榜题名,并在后来成为了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圣人。
当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
考完之后别的考生都在垂头丧气,抱怨试题太难。而唐伯虎在大庭广众之下,高谈阔论,得意忘形,俨然独占鳌头,金榜题名在望。
很显然,唐伯虎的得意洋洋,令生活清贫、埋头苦读的考子,心中很不是滋味。
然后,就有人举报,这场考试成了“科举考题外泄”这一历史疑案,案件矛头直指唐伯虎和徐经以及主考官程敏政。
面对千千万万考生,公平正义很重要,加上平时忌恨程敏政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帮人纷纷启奏皇上,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若不严加追查,将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
孝宗皇帝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并派人严查此事。
大学士李东阳,对程敏政的人品持信任态度。为了帮助程敏政洗脱嫌疑,李东阳把已经录取了的唐伯虎、徐经除名。 既然唐、徐二人都没考上,那又何谈作弊呢?
众所周知,古代的刑罚特别严重。徐经是个富二代,娇生惯养的哪里经受过这般折磨,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打,招认贿赂过通程敏政的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唐伯虎。
后来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自己供词,说自己是屈打成招,没有贿赂买题的事情,最后,皇帝下旨平反。
03.
程敏政出狱后,愤懑不平抑郁而死。
徐经出狱后回到了老家,并对科举考试留下了阴影。从此,江阴徐家,很少有子孙再去参加科举考试了。
徐家富甲江南,后代子孙不用为了功名利禄去读书,大把时间去游山玩水,看遍祖国大好河山。
后来,徐经有个后人叫徐霞客,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家,并把自己游历过的大好河山写了一日记,就是那本鼎鼎大名的——《徐霞客游记》。
唐伯虎出狱后,功名受挫,被谪往浙江为小吏。
历史上关于这个案件,众说纷纭,但我本人比较认同唐伯虎被冤枉的。不管真相如何,此次科场舞弊之变成为了唐伯虎人生的又一转折点。
在士农工商排行的年代,唐伯虎博取功名的愿望可谓十分强烈,也曾因怕时间流失而不惜挑灯夜读。
现在大好的前程被葬送,功名利禄化为泡影。但是祸不单行,出狱后的唐伯虎再遭妻离子散的家庭变故,被后来再娶的妻子遗弃。
他深深感叹人生大起大落之无常,所作诗文充斥着怨气,再无之前的意气风发,更多的则是在感慨韶光消逝、壮志未酬。
他整日纵酒浇愁,把这种复杂的感情都放进了画里和著作中。
唐伯虎决定远行,他由苏州出发,先后抵达镇江、扬州、芜湖、九江、庐山、武夷山、九鲤湖……
他伤心、他惆怅、他无奈,他无法排解内心的压抑,无路可走的唐伯虎选择堕落。天天不是喝酒,就是去花街柳巷。每天孤身一人以卖画为生,有钱就买酒买醉,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别人笑他太疯癫,他笑别人看不穿。
弘治十六年,现实中的唐伯虎在桃花坞买了一块地,到正德二年,造好了自己的隐居之所桃花庵。
他在这里有留下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故事中的女主角是——沈九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