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为顾客提供更少,哪怕他们要求更多。”

《简法:从简化文件到简化公司》

深深感到了简化的力量和价值。很喜欢这种理念!

(拆书稿不就是一种简化吗?)

类似的书《精要主义》《简化》《少做一点不会死》也是在讲这个理念。

不过这本书更侧重于从商业的角度来讲简化的好处,以及优秀的公司是如何做到精简的。

作者讲了很多公司,不过我能想起来的就是谷歌和苹果,分别用来作为简化三原则中的精练和明晰的证明。


1.同理心

理解他人的处境和需求,也就是用户视角。作者讲了一个克利夫兰诊所,进去的人会惊叹“我这是在医院,还是高级酒店?”总之就是考虑得很周到,顾客体验极佳。

我觉得学校和教育部也应该考虑学生的体验!!尤其是老师,老师上的课,布置的作业,总是让我感到痛苦。

不过或许成长就是令人痛苦的?

但是学习和消费能运用同一种逻辑吗?

或许是因为学校并不想从学生那里得到什么,所以没有动力改进它们的服务。不过或许上学就是一种磨练,而不是享受。

可是现在不是有人说让用户参与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吗?用户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学生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不过说来说去还是不想做作业!!


2.精练

提供更少但更好的服务,简化用户的决策,减少顾客的选择时间。

“我们发现,每页显示10个结果最合适,因此我们决定不再改变了。”换句话说,谷歌敢于为客户提供“更少”,哪怕客户要求的是“更多”。

真勇敢啊,竟然敢于逆客户的要求而行!不过可能这就是公司(服务提供者)的职业吧,比顾客自己更了解顾客的真正需求。

要注意客户并不总是正确的。人们总是倾向于想要“更多”,即便这不一定会给他们带来好处。
梅耶尔说:“我们不能令他们如愿。”谷歌明白,提供更多的搜索结果意味着加载时间增加、运行速度减缓,并最终导致用户流失。


3.明晰

并不仅仅是清晰。还有一层含义,就是独特的风格

苹果公司的所有产品包装和广告往往出现大面积留白,这并不是偶然为之。“空白区域蕴藏着巨大能量。”……有助于用户集中注意力……带来清爽、简洁和优雅的体验
这不仅仅关乎美学风格。当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查看产品包装时,信息清晰度与产品销量密切相关。
简明语言会促进“认知流畅性”(认识事物的难易度)。人们遇到自己很容易理解的词语和概念时,会更加易于接受,更容易信任,更多愉悦体验。

谁能受得了论文??!!我非常迫切地期待一场革命,革了学术论文的命,我真是受够了压迫!!!

虽然对于那些欣赏论文的人来说……


企业想要学会清晰表达,就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表达风格。
这里所说的风格不是那种企业惯有的官方腔调,而是能够传达出品牌、企业及其背后员工的理想和个性的独特风格。在企业的各种交流层面,在与客户签署的各项合同中,这种表达风格应当一以贯之。
应当教导和鼓励员工使用直接、透明、坦诚和人性化的方式与客户进行交流。无论是在企业博客、办公室内部,还是在销售部门,员工们应当充分拥有表达自我以及品牌个性的自由。

这个应该是我在整本书里印象最深的内容了。我难以忍受官方腔调、没有个性色彩的内容(除非故意作为一种风格)。


我参加了学院研会的宣传部,但是我觉得它的公众号官方味道有点浓,内容不吸引人,只是相当于一种通知、一种自我表达,它没有诱惑在里面,没有吸引力。

或许这种内容有其存在的意义,但是我觉得改变会更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