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伊斯坦布尔之前,就已经看过很多关于她的文章,因为对她心生向往,才把土耳其作为了此生必游之地。
别人笔下的伊斯坦布尔美貌无双,是一座为爱永生的浪漫之都。虽然一直在提醒自己不要受别人文字的影响,但一路依然忍不住将眼前的真实与别人笔下的伊斯坦布尔做比较,毫不夸张的说,她的美远远胜过了那些文字,超越了我的想象。
有人说,如果临死前只能看这世界最后一眼,那么就看伊斯坦布尔吧。
负责任地讲,这话是真的。
伊斯坦布尔横跨欧亚大陆,位于土耳其西北部马尔马拉地区,黑海与马尔马拉海之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金角湾横贯其中。
欧洲区与亚洲区之间有古老壮丽的欧亚大桥相连,桥两侧的景观浑然一体又各具风情,从情人山上俯瞰整个伊斯坦布尔,风姿绰约美不胜收。
据说16年政变时欧亚大桥曾被武装着坦克的军队强行封锁,最后土耳其人民取得了胜利,伊斯坦布尔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眼前这波光粼粼一派繁荣的光景下,很难想象这座古老的城,曾经历多少次你争我夺的风起云涌。
有些城市的美是宏观的,整一座城看上去威武雄壮深入后却千疮百孔。而伊斯坦布尔的美就美在细节,她的美是经得住推敲研磨的,无论欧洲区还是亚洲区,无论广场还是集市,每一座建筑似乎都有段独特的故事,每一条街道都像经过精雕细琢般有着自己独特的曲线和轮廓。

不知道奇妙的是空气还是建筑,地形还是灯光,伊斯坦布尔的人群店铺和整条街道整个城市融合在一起的时候,竟能生出奇特的光华和韵味来。人在漫步其中的时候仿佛能听见时间流逝的声音,仿佛走在电影的慢镜头里,满眼都是花样年华,连自己都忍不住地放慢脚步,举手投足间精致优雅起来。
走在伊斯坦布尔的街道上,脑子里仿佛自带背景音乐。忍不住观察着擦肩而过的路人,想象出一百种一见钟情的故事。记得有位作家说过,土耳其男人是种危险动物,只因太过多情而伤害了许多深陷其中的女背包客。

要我说真的是这城市太美,身在其中很难忍住不去相爱一场。土耳其男人眼神深邃又迷离,再加上带有强烈雄性荷尔蒙气息的漂亮胡子,微微一笑像阳光漾开般将空气融化,吸引着那些探索未知的女人们。
世界上美丽之物大都有毒,忍不住碰触就难免心碎。

伊斯坦布尔的许多街道都是高低错落又蜿蜒曲折的小径,不经意间的一个侧目便能通过街道看到海的影子。建筑一角就那样傲娇又自然地伸展在视野中,让这座古城拥有了千万种不同的姿态和丰富跳跃的层次感。

都说要体验一座城市的深层之美,就要去它的集市。伊斯坦布尔有最古老的大巴扎,里面的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卖家都极为热情,基本都会说一点中文,看到国人会分外热情地拉进店里。显然这帮商贩早已见识过我天朝人民强大的购买力,并深深地为之雀跃被其征服了。
在大巴扎闲逛的时候正好响起了伊斯兰教的召唤,人在闹市,这呼喊却盖过了一切喧嚣直击灵魂。那感觉奇妙极了,仿佛一时间身心分离,不知身在何方,更不知心要去向何处...
由于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伊斯坦布尔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曾先后经历了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共和国等数个时代,为多朝古都。在新罗马时期她曾被命名为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帝国时期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后来的土耳其共和国虽然将首度移至安卡拉,但伊斯坦布尔仍是其无可争议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所在。
每一个有信仰有历史的城市必定有许多值得一看的历史建筑。伊斯坦布尔的各种历史遗迹更是数不胜数,座座堪称辉煌壮观。
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便是一处神奇的所在,最初是东正教教堂。后土耳其将军占领伊斯坦布尔之后参拜了圣索菲亚大教堂,见其既古老壮观又宏伟庄严,当即决定改做清真寺,在维持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增添了几座伊斯兰教的宣礼塔,并将教堂内原有的人物像在不造成破坏的前提下进行了覆盖。
如今那些人像被逐渐恢复,大教堂也成为了对外开放的历史博物馆。作为不同宗教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拥有如此多重功能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恐怕是全世界独此一家再无别处了。
也正因为当时土耳其人英明,在朝代更迭过程中对他教文化采取了适当的尊重和保护,今日我们才得以见到到圣母玛利亚像和真主阿拉的名字共处一室的奇特景观。
圣索菲亚的对面就是蓝色清真寺(Blue Mosque)。原名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因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伊兹尼克瓷砖装饰,远远看去一片优雅蓝色而得名。
来到这里不得不感慨信仰的力量之强大,大冷的天进去礼拜的伊斯兰教徒依然络绎不绝。他们会在做礼拜前用冷水洗净双足,以示对真主的尊敬和虔诚。
进入清真寺的女性必须要用头巾包裹头发,不能露腿或穿着紧身破洞的裤子,入口处有免费的头巾和蓝色裙子供游客使用。清真寺内分为游客区和礼拜区,游客可以拍照或者阅读免费的古兰经,但不能越过栏杆到达内部的礼拜区,因为只有虔诚的伊斯兰教徒方有资格入内跪拜真主。
著名的耶莱巴坦地下水宫(Yerebatan sarnici)是拜占庭时期因为战争原因而建的贮水池,池水引自黑海,储水量达十万吨之多。后来被废弃,直至十六世纪中才被荷兰人在无意中发现。
水宫中有规模庞大的石柱群,其中两根最下端压着侧立和倒立的女妖美杜莎头像,至于为何如此放置一直不得而知,使得地下水宫在幽暗诡异的流水声之外又多了一层神秘色彩。
水宫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巨大无比,上面的雕刻与底座的形态又有着细微的差别,据说里面有着复杂的海水净化系统,储水量最多时能供当时全城人饮水一个月之久。修建此宫时牺牲了无数奴隶,因此有一根雕刻了眼泪的石柱被用来纪念那些悲惨死去的无名奴隶们。
多尔玛巴赫切新皇宫(Dolmabahce Palace)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欧洲部分,建于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期却极尽奢华之能事,皇宫名字的含义本身就是“填海而造的花园”。
宫殿里各国皇室赠送的珍宝应接不暇:豪华的水晶灯,粗羊毛织就的地毯,西方画家的名作,奢华的桌椅,钢琴等比比皆是...尤其是最后一个大殿里的最大号水晶灯,简直让一众游客目瞪口呆,据说这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所赠,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水晶灯。
由于皇宫内部禁止拍照,所以我们只得老老实实O着嘴型进去再O着嘴型出来,结结实实地默默惊叹了一番。唯有同去的艺术家胆子肥,冒着生命危险拍了一张水晶灯上的屋顶,结果被管理人员一顿训斥,据说现在想起依旧惋惜没有多拍几张,罚款事小,万一被留在土耳其就完美了。所以关于皇宫的奢华程度,没去过的小伙伴只能通过其华美外观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了。
伊斯坦布尔就是如此神奇,像一个开放式的大宝库,将她所有珍藏的古老与奇幻,浪漫与热情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人眼前,毫不吝啬倾囊相赠,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寻宝人。
人们来这里看历史看建筑,在这里闲散在这里相爱着。看了吴苏媚的游记才知道在《英国病人》里,迈克尔翁达杰有最迷人的一个比喻,奥尔马希爱上了凯瑟琳,他说:“她喉咙下方有块小小的凹处,我们叫它博斯普鲁斯海峡,我会从她的肩膀看到博斯普鲁斯海峡,将眼光停在那里休息徜徉”
从此作为要塞的兵家必争之地博斯普鲁斯海峡,似乎变成了浪漫之爱的象征,欧亚大桥下海湾旁的无数对情侣们,仿佛在这里体会到了爱的荡气回肠,仿佛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日落里,看到了真正的爱情之美。
就连动物,似乎也格外偏爱这座迷人的城。这里到处有慵懒的流浪猫伸着脖子晒太阳。还有成群的鸽子飞上清真寺的塔尖,飞上新皇宫的围栏,又落在黄昏下的金角湾,落在人潮熙攘的塔克西姆广场...它们仿佛来到了人间的自由之地,不愁吃喝,不畏风雨,惬意地跟人共处,被人所爱着。
伊斯坦布尔遍地可见的咖啡厅色彩浓郁,人们在这里驻足小憩,人手一杯土耳其红茶。这里的红茶装在特有的郁金香形状的杯里,芳香四溢,令人回味无穷。

或者来一杯土耳其咖啡,杯子装在有精致雕花的铜制器皿中,再配上各式各样的多彩土耳其软糖...
这样的吃喝用度,让伊斯坦布尔阳光下的人们,在不知不觉间走近风雅,步入奢华,沉醉在各种浓郁的香气中看这浪漫之都,宛若天堂。
这天堂带给我的惊喜简直无处不在,海边随意漫步时,发现了一见倾心的旧书店,虽然对内容一头雾水,却依然执着地背了本圣经般厚重地君士坦丁堡历史回来。看与不看,看懂与否都是其次,重要的是一种情怀一份记忆,打开这本书就有一系列画面涌现的感觉,不是很美妙吗?


在土耳其的十几天唯独对吃不习惯,因为土耳其菜看起来味道很重色香味俱全,吃起来却无比寡淡,使得旅程越到后面的时候,一行人对我天朝的泡面老干妈小咸菜简直思念到了极点。
然而离开伊斯坦布尔的当天去了趟独立大街,姑娘们在冷风中饥寒交迫地晃荡了半日后,饥不择食地闯进了一家路边小店。这一闯不要紧,却完全刷新了大家对土耳其餐食的看法。这里的土耳其式肉夹馍好吃到流泪,它的饼实在大方到夸张,烤肉饭更是分量十足,这最后一餐吃得前所未有得满足,对土耳其菜的淡淡幽怨也随之一扫而光。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土耳其警察,因为在刚发生不久的恐怖袭击事件中,暴徒曾以警察为目标,所以到达土耳其之前朋友们都戏谑道:一定要珍惜生命远离土耳其警察。而现实是警察们实在身材太好脸庞太帅,一众花痴根本抵挡不住这扑面而来的制服诱惑,纷纷扑上前去合影,花痴得心花怒放中又带点心惊肉跳的感觉,据说也很不错。
伊斯坦布尔,这个只听名字就令人向往的城市,圆了多少人的浪漫一梦。谁说城市没有自然美,这么说的人,一定没去看过伊斯坦布尔。因为在这里,城市和自然一样美,也一起美着...

一旦你踏上这诗一般的街头,听到空气中New Age一般的背景乐;一旦你聆听到礼拜的召唤声,穿越裹着头巾的妇女走进清真寺;一旦你迎面遇上土耳其男人的笑容,或者弯腰看看脚边小生灵的表情,便会发现:
这座经过最古老的人类文明雕琢的沧桑之城,这座经历过多文化碰撞和信仰更迭的神秘之城,这座孕育了无数神话与传奇的历史宝库,像一块古朴的美玉般散发着盈盈的自然之光,并在岁月的轻抚中愈渐光华明亮,圆润剔透。
世界上的古城很多,却唯有她像孤独穿越而来容颜不改,不经意间地一个回眸一声叹息,便美得摄人心魄。
伊斯坦布尔,我与这美人隔着几千年的历史短兵相接,一败涂地后唯有臣服,臣服于这美的源头和美的终点,这传说中的、世界之美的最后一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