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藏在记忆深处的暖光,最清晰的轮廓,是外婆家那栋爬满青苔的老屋。屋前的院子里,栽着一棵老桂树,树龄比我还大,枝桠伸展着,像外婆张开的臂膀,年年中秋都缀满细碎的金黄。
小时候常在舅家住,也总爱黏着外婆,清晨被灶房的柴火香唤醒,揉着眼睛跑到院坝,外婆已经在桂树下择菜。露水打湿了她的蓝布围裙,也打湿了桂花瓣,风一吹,细碎的金黄簌簌落下,落在她的发间,落在竹篮里的青菜上。我踮着脚去够低处的花枝,外婆总会笑着拍我的手背:“慢点哟,别摔着,等熟透了,给你做桂花糕。”
午后的时光最是惬意。搬一张竹椅坐在桂树下,外婆摇着蒲扇给我讲从前的故事,蝉鸣在屋后的竹林里此起彼伏,阳光透过桂树的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常常听着听着就犯困,头靠在外婆的膝盖上,鼻尖萦绕着桂香与外婆身上皂角的清香,睡得格外安稳。偶尔有花瓣落在脸颊上,轻轻痒痒的,惊醒后总能看见外婆正温柔地拂去我衣领上的落花。
最盼的是桂花飘落的时节。外婆会铺上竹席,轻轻摇晃桂树枝,金黄的花瓣便像雨一样落下,铺成一层松软的“花毯”。我光着脚在上面跑来跑去,花瓣沾满裤脚,连呼吸都带着甜香。傍晚时分,外婆就用这些桂花酿蜜、做糕。灶上的蒸笼冒着热气,桂花糕的甜香混着柴火的暖香,飘满整个小院。刚蒸好的桂花糕软糯清甜,咬一口,满口都是阳光与时光的味道,外婆坐在一旁看着我吃,眼角的皱纹里都盛满了笑意。
后来求学离家,一年难得回去一次。每次归乡,刚走到村口,远远就能望见那棵老桂树,闻到熟悉的桂香。外婆总会站在院子门口等我,蓝布围裙换成了藏青色外套,头发也添了更多银丝,可笑容依旧温暖。她会拉着我的手走进屋,桌上早已摆好了刚蒸好的桂花糕,味道和小时候一模一样。
如今外婆已不在数十载,老屋也渐渐陈旧,但那棵老桂树依然枝繁叶茂。每次想起故乡,最先涌上心头的,便是那缕清甜的桂香,是竹椅上的蒲扇风,是外婆温柔的叮咛,是桂花糕里藏着的,再也回不去的旧时光。
故乡或许会变模样,可那些温馨的回忆,就像老桂树的根,深深扎在心底,无论走多远,想起时,总能感受到一份熨帖的温暖,指引着我,不忘来时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