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文具店》|古早的故事

前些天整理自己近些年来已读的书单,其中有一本叫做《山茶文具店》,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

我当时对于这本书的记录是:“像是平凡朋友的单调生活,可是那‘是身边的朋友啊!’——这种感觉总是忍不住地跳出来。” 现在想想,我身边几乎没有一个人在过那样的生活,连我自己也没有。

故事讲的是,一个女孩子继承了姨妈的小小文具店,替别人代写信件的日常。我至今仍不明白,为什么同一个人可以写出不同人的心情和语气,甚至连笔调都能区分开来。但自从很久前看到过一位日本老人把一碗米饭做得与众不同之后,我就深信日本人的这种“匠心精神”——相信他们真的能把一件许多人都看上的“小事”做一生。

假如现在还有这样一家代写店,或许我也会想要去尝试一下吧!只是我还能不能找到要寄信的联系人地址呢?

人为什么不能过简单的生活?那些看似无意义的小事,真的就没有再去做的必要了吗?大家不再写信,人与人之间其实是少了许多的对话——你的即时通讯聊天框有多久没有因为“除工作之外”的其他缘由响起?

人们急速改变着对于事业和生活的追求,让许多类似《山茶文具店》这样的故事显得古早,约等于不现实。可奇怪的是,人们似乎又总对那样的生活心向往之,很难去做之。古早的魅力是不是就在于“已丢失”,才觉得格外珍贵呢?这样的集体丢失,究竟是好还是坏呢?

其实,大家都感觉越活越累,但又都默默认同——这是为了“某种进步”而必然要付出的代价。这种“进步”究竟是什么呢?便利?发达?......还是人与人之间逐渐的疏离与冷漠?这些都是我们想要的吗?这些都是必要的全部吗?

“你有没有得选?”——问!

我想,我喜欢自己那些年里,还对《山茶文具店》这类型的书籍心存向往的时光。这些年,我读得越来越多的都自我成长、自我激励、如何成功等等等等——这些标榜为治愈焦虑的书,或许正是推动集体焦虑的助燃物。讽刺的是:进步与自我成长从来就没有什么不好!只是我自己似乎渐渐把自己过成了曾经自己很不喜欢的大人模样——这是我一个人的“丢失”,还是你们也和我一样?

我没有那样的姨母,留给我一间乡间小店。而即便有,我真的能习惯去过那样“平凡”的生活吗?我现在所过的现实的生活,究竟在哪里更加“不平凡”了呢?刚刚突然这样问自己的时候,竟找不到答案。

也许,我也只是在过——每个人都在过的“同样的”生活。这挺可怕的!但我,似乎又太习惯过这种生活了——忙碌,常常忘了去问询,很多时候,竟也会全然忘了“我自己”。

《山茶文具店》的故事,如今还有人在继续书写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