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没用?这是很多人选择是否做一件事的判断标准,不得不承认,时间如此珍贵,把时间花在有用之事上才能心安理得,才不致辜负这大好时光,尤其在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后,越来越多人没有时间做无用的事了,照理说,这不是什么问题,但总感觉如果每天都在有用之事上忙碌,还是缺了点什么。
累的时候喜欢放空,目光停滞,仿佛头脑静止,什么也没想,甚至忘却了时间,静静的呆在自我的小空间,感受身体和呼吸,一切似乎变得不再重要,只有此时此刻,放电的人。发呆总被人认为是在发傻,其实不是,是在静默中找寻力量,是在空间中感受自我,是在虚幻中认清现实,虽说看似是无用之事,其实大有用处。
人太过认真,或认真太久,总会不时疲倦,短暂的抽离出来,做点无用之事,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大脑一直紧绷会让人神经紧张失去弹性,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人生有目标,生活有节奏,不时加点插曲,点缀塞满了日程的行程,忙里偷闲,苦中作乐,是一种大智若愚。
自己的小爱好,就算没有实质的作用,但胜在可以愉悦身心,从这个角度说,难道不是有用的吗,转念一想,其实有用无用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凡事都不能够绝对定义,看来“存在即合理”还是有点哲学道理的。
做无用之事时不要想着怕浪费时间,某些时间,就是用来“浪费”的,有其特殊的价值意义,干嘛非把自己当成机器人一刻不得闲呢?这样就不好玩儿了。生活,就是要有趣有料有忙有闲。
都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做个有趣的人还是不太容易的,幽默是与生俱来的吗,还是可以后天培养?或者更可以说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人,大多都喜欢和有趣的人成为朋友,似乎有趣是生活中稀缺的调味剂,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广受喜爱和好评。
或许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了忙碌,对放空反而不那么适应和自然,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点怪怪的,在人群中有时也会感觉到孤独,可能是缺少跟内心的对话,一停下就会忍不住胡思乱想,索性把忙碌当成常态,在麻木中日复一日,等待一个必须惊醒的契机。
现实中,有用的事总是太多,我们总是被安排的太满,就连有用的事都做不完,实在余不出时间来做无用之事,那就从一个短暂的休息开始,在放空的那几分钟,什么也不想,让思绪徜徉,慢慢习惯有用无用的穿插结合,很多前因后果自然会慢慢验证。
适当的时候,多做点无用之事吧,或者以后的某一天,你会感谢自己曾经做的那些无用的事,也许正是那些当时看起来浪费时间的无用之事,会在某一个瞬间让你觉得没有为之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