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效能行动三角形之排程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行动三角形之排程。

首先回顾一下行动三角形,请看图片:记录、排程和执行。

图片发自简书App



记录是排除干扰清空大脑的过程,大脑是CPU不是硬盘,我们的大脑最多记忆四件事,超过七件就会感到焦虑。所以需要把大脑里的一切想到的事记录下来。事件仅仅被写下来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对事件做分类处理,那把事件轻重缓急进行分类,找出青蛙的过程就是排程。叶老师讲时间管理的基础是对事件进行分类。因此,排程是行动三角形中间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排程之前需要对收件箱里的每件事问三个问题,排程三问:要不要做?要的结果是什么?下一步行动是什么?还记得叶老师课堂上的体检的例子。体检要不要做?为了达成健康的目标当然要做;要的结果是什么?拿到体检报告单;下一步行动?上网查资料或者给体检中心打电话。

正式排程时需要遵循四D原则。请看图片。按照排程三问的逻辑,不要做的事情(即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删除;还有一些事有做的必要性,但是现在条件不成熟,等待时机再做(重要不紧急)—推迟到将来也许;另有一些事情不一定自己亲自完成,就可以委托他人;最后剩下重要紧急的事件才是自己亲自去完成的事件。人生不在于做多少事而在于把重要的事情做到极致。自己亲自做的事情尽量少,围绕目标。向漏斗一样,经过筛选过滤我们删除一些事件,推迟一些,委托一部分,现在只剩下少量重要的事情需要完成,是不是可以长舒一口气了,原来真正需要做的事情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多。不着急,我们进一步再根据处理这个事件所需要的时间进行分类:2分钟以内可以完成的事情马上做,超过2分钟的事情再做归类。


片发自简书App各位亲爱的教练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是海菊,现在成都给大家问好。我的三个标签是:教育工作者,一名护理学教师;两个孩子的妈妈;时间管理的践行者。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行动三角形之排程。 首先回顾一下行动三角形,请看图片:记录、排程和执行。 记录是排除干扰清空大脑的过程,大脑是CPU不是硬盘,我们的大脑最多记忆四件事,超过七件就会感到焦虑。所以需要把大脑里的一切想到的事记录下来。事件仅仅被写下来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对事件做分类处理,那把事件轻重缓急进行分类,找出青蛙的过程就是排程。叶老师讲时间管理的基础是对事件进行分类。因此,排程是行动三角形中间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排程之前需要对收件箱里的每件事问三个问题,排程三问:要不要做?要的结果是什么?下一步行动是什么?还记得叶老师课堂上的体检的例子。体检要不要做?为了达成健康的目标当然要做;要的结果是什么?拿到体检报告单;下一步行动?上网查资料或者给体检中心打电话。 正式排程时需要遵循四D原则。请看图片。按照排程三问的逻辑,不要做的事情(即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删除;还有一些事有做的必要性,但是现在条件不成熟,等待时机再做(重要不紧急)—推迟到将来也许;另有一些事情不一定自己亲自完成,就可以委托他人;最后剩下重要紧急的事件才是自己亲自去完成的事件。人生不在于做多少事而在于把重要的事情做到极致。自己亲自做的事情尽量少,围绕目标。向漏斗一样,经过筛选过滤我们删除一些事件,推迟一些,委托一部分,现在只剩下少量重要的事情需要完成,是不是可以长舒一口气了,原来真正需要做的事情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多。不着急,我们进一步再根据处理这个事件所需要的时间进行分类:2分钟以内可以完成的事情马上做,超过2分钟的事情再做归类。 重要紧急的事件最终排程哪里?三个地方:日历、行动清单和项目。日历,进到日历里的事件一定是确定时间和预约了的事件,它比较严谨,早了不好晚了不行。如赶火车,坐飞机,开会,上课等。这样的事件安排了就一定要做,并且尽量少,这就是大青蛙。行动清单就比较灵活,可以早点完成也可以晚点做,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结果没有影响的事件。课程支持过程中有学员提出来,给老板提供一份报告,要求是周五下班前提交,这应该排到日历还是清单?大家认为呢?对了这种有截止日期的事件排到清单会比较好,因为周五下班前提交,我周五上班就提交可不可以,周四提交可不可以?当然可以,老板会认为你做事有计划有安排,行动力强,积极主动。行动清单可以再根据时间、地点和精力三个维度再划分为不同的情景清单,如电话清单,外出清单,办公室和家里等。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不用坐班,平时在家里的时间比较多。如果我在上午,精力好在家里就会备课、看文献或者写论文等一些需要高强度脑力劳动的事件。如果我昨晚没有休息好,同样是早上我就安排一些家务活。还有一类事件不是一个动作可以完成的就需要转化为需要多个步骤方可



重要紧急的事件最终排程哪里?三个地方:日历、行动清单和项目。日历,进到日历里的事件一定是确定时间和预约了的事件,它比较严谨,早了不好晚了不行。如赶火车,坐飞机,开会,上课等。这样的事件安排了就一定要做,并且尽量少,这就是大青蛙。行动清单就比较灵活,可以早点完成也可以晚点做,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结果没有影响的事件。课程支持过程中有学员提出来,给老板提供一份报告,要求是周五下班前提交,这应该排到日历还是清单?大家认为呢?对了这种有截止日期的事件排到清单会比较好,因为周五下班前提交,我周五上班就提交可不可以,周四提交可不可以?当然可以,老板会认为你做事有计划有安排,行动力强,积极主动。行动清单可以再根据时间、地点和精力三个维度再划分为不同的情景清单,如电话清单,外出清单,办公室和家里等。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不用坐班,平时在家里的时间比较多。如果我在上午,精力好在家里就会备课、看文献或者写论文等一些需要高强度脑力劳动的事件。如果我昨晚没有休息好,同样是早上我就安排一些家务活。还有一类事件不是一个动作可以完成的就需要转化为项目。项目和行动清单的区别是:行动清单具体到怎么做,一个动作可以完成,而项目是围绕一件事情的一系列动作,需要多个步骤方可完成的事件。如体检,需要先上网了解体检的类别,打电话预约时间,按照预约的时间出门去体检中心,体检完毕取体检报告,咨询医生,体检报告存档等一系列动作。


图片发自简书App



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回顾了行动三角形中的排程。排程是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类的过程。排程前需要对记录下来的每一件事进行三问:要不要做?要的结果是什么?下一步行动?排程时遵循四D原则,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的事件删除;重要不紧急事件推迟到将来也许;部分事件委托;只做重要而紧急的事件。最终事件进入了日历、清单或者项目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行动三角是易效能时间管理最核心的技术之一,上一次总结分享了第一个环节“记录”,今天分享第二个环节“排程”。 “记录...
    落叶飞花皆是剑阅读 3,596评论 4 5
  • 今天我们来讲一个重要的理论,如何做到事半功倍。我们要从事务控制,转向为,项目管理为核心的结果控制。也就是说我们要从...
    陈一杰_阿甘歪传阅读 2,958评论 0 2
  •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重温行动三角形,这已是我们的第十个锦囊,经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对易效能的锦囊设计有了一定了解。还记...
    海菊阅读 4,853评论 0 4
  • 你是否也会一个人在夜里默自感慨,感慨一个人的夜晚怎会如此令人折磨。 你或许会忆起些什么来消磨一切,索性任漆黑的夜缠...
    原宿后街的百分之百阅读 2,972评论 2 1
  • 忆江南 江南好, 最忆是杭州。 更喜西湖六月雨, 哪知九溪山茶新。 是盼再重逢!
    曹_dbd2阅读 1,43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