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之糟魄丨《天道》章八

《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斲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

公曰:“圣人之言也。”

曰:“圣人在乎?”

公曰:“已死矣。”

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斲轮,徐则甘而不可,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解:

本章记述了“轮扁斲轮于堂”的故事。

在轮扁看来,桓公“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糟粕对精华;顺承上章,精华对应意、道。相较上章而言,本章通过轮扁斲轮来说明道理。轮扁说自己斲轮的本事“得之于手而应于心”,但无法传授给自己的孩子。从这个事例推出,读书也一样不能得到精华。不过轮扁没有把故事讲完。他的孩子经过他的指点,还是可以掌握斲轮的本事。用日常话讲,轮扁的孩子自己多尝试,总结教训,多揣摩,也可以达到“得之于手而应于心”的地步。

我们把问题再深入下去。假设轮扁写了一本名为《斲轮》的书,流传于世。当他写书时,一定有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东西,他写不出来。那个终极的写不出来的是什么呢?就是“斲轮”本事。无论怎么描述,怎么精细化,乃至出神入化到将斲轮协作交融状都写出来了,但“斲轮”始终没有发生;而且就读者而言,“斲轮”本事与自己无关。不过,斲轮技术高超的匠人又是另一码事。他读《斲轮》时,一定心领神会,仿佛自己就在操作一般。所以,个己的实践十分重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庄 子 之 乐 石瓢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稚子之乐:...
    my石瓢阅读 4,198评论 3 35
  • 《庄子 外篇 天道》中讲到有关书的观点,颇好玩,与大家分享。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
    秋水妹妹阅读 2,351评论 1 8
  • 又是一年了,2016年经历了很多。开心着,悲伤着,有野心,有冲劲,乐观着,坚持着,满足着,幸福着,骄傲着,...
    迷鹿Q阅读 204评论 0 0
  • 最近面了好一些试,决定用键盘记录下来,算是对自己生活的总结,也希望能对求职的同学会有些帮助。 首先要感谢前东家,新...
    曾嘉俊阅读 364评论 0 0
  • 今天是母亲节。昨天晚上,已经给妈妈打了电话。 说实话,跟妈妈打电话时经常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说来说去就变成听她念叨邻...
    Cola猫咪阅读 20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