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小时候,我们总会和小伙伴一起玩“丢手绢”的游戏。想象一下:大家围成一圈坐着,一个孩子悄悄地跑动,把手绢轻轻放在某个小朋友的背后。游戏中,每个孩子都要带着自己的角色中参与其中:跑的孩子要观察“被放手绢”的人有没有发现,坐着的孩子要小心自己的背后,其他孩子还可能偷偷提醒“手绢在你后面啦!”
这就是“游戏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通过扮演角色,学习从他人的视角理解行为。比如,“被放手绢”的人需要迅速起身追赶,而“放手绢”的人则需要快速逃跑。游戏中的互动教会了孩子如何设想他人的行为,同时让他们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所以说,这不仅是简单的玩耍,更是一场“换位思考”的练习。
当孩子们的游戏变得更加复杂,他们就进入了米德所说的“团队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已经不满足于单一角色的扮演,而是开始理解整个团队的互动逻辑。还是以“丢手绢”为例,这时孩子们不仅要知道自己的角色职责,还要明白团队合作的意义。比如,当手绢被放在某人背后时,其他孩子会用欢呼来提醒“被放手绢”的人,而整个团队的配合让游戏变得有趣而顺畅。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内化“概化他人”的观念,也就是逐渐学会从整体的视角看待问题。换句话说,在“团队阶段”,孩子们不再只关注自己的角色,而是明白规则对整个游戏或团体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复杂的互动,他们学会了如何协调行为,与他人合作,这种能力为未来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
Sunny的第4807条晨课:严飞-理解他人的视角、接受社会规范和行为规则。
2025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