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主见?看看自己是不是“依赖型自尊”

听完了哈佛积极心理学课程的最后一课(第22讲):自尊与自我实现,深有感触。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属于比较有自尊心那一类,在看完很多本心理学书籍和今天的课程之后,我确认了自己是个妥妥地低自尊,而且曾经是低到尘埃里的那一种。

有相同情况的小伙伴,强烈推荐去听听这最后一课,因为“自尊”这件事真的是大部分问题背后的核心问题。“我”很重要!“自尊”怎么会不重要呢?!

自尊的定义

“一种觉得自己能够应付生活中的基本挑战,值得享受快乐的感觉。两个组成部分:价值感和能力感,两者都很重要,缺少任何一个,自尊就会很低。”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评价与感受,是否认同自己。

哈佛积极心理学课程

自尊的阶段

依赖型自尊→独立型自尊→无条件型自尊

这三种类型并不是自尊的分类,而是一个人一生自尊的形成,渐进的过程。很重要的一件事是,不要觉得一种类型是好的,另一种类型就是坏的。

第1个阶段:依赖型自尊

自己的价值感取决于他人的评价,别人夸我,我就开心,觉得自己有价值。别人骂我,我就难过,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习惯于和他人作比较,由此来获得能力感。我比他分数考得高,就是有能力的,我不如另一个人,我就是无能的。

每个人都有依赖型自尊,被夸了当然开心,被骂了自然难过。但是程度很重要,我们需要接受天性,但却不能过份依赖他人的评价。

第2个阶段:独立型自尊

听取他人的意见,但是由自己来评价自己。我是什么样的,我自己说了算。不和别人比较,只和自己的不同时期作比较,以此来获得能力感。

第3个阶段:无条件型自尊

想要达到这个阶段,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锻炼。这更像是一种超然的状态,一种坦然的心境。我不在乎任何人包括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我不和任何人作比较。充分的自信。

哈佛积极心理学课程

如何培养自尊

自尊并不是空洞的心理强化能够产生的,需要付出实践。长期一味的语言赞美可能会适得其反,并不能锻炼自尊。所以“自尊存在于现实中,存在于真实的行动中。”

低要求许诺,高要求履诺。当一件又一件的大事小事做成了以后,用行动告诉了大脑,自己的话很重要!那么自尊就会提高。

生活节奏慢下来,试问在一个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我最想做什么?活出自我,不要总是人云亦云。


哈佛积极心理学课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