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哥的孩子卉卉今年本科毕业,下个月回国工作。
四年前,卉卉高中成绩不理想,注定考不取国内一本的学校,如果读个一般的学校,基本上毕业出来就失业。
后来她来成都过暑假,我与她商量要不要出国读书,她一听可以出国读书,一下子学习兴趣就来了,拼了命的复习英语考雅思,但她的父母急了,出国读书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以他们的经济能力根本承担不起。做为姑姑,我看到卉卉身上有许多优点和好的品质,不想她荒废光阴,想她有一个更好更高的起点,再加上她自己也愿意精进,便鼓励她有更高的追求,同时我与她达成口头的学习借款协议,我愿意在她人生的关键时刻助她一臂之力,她承诺以后工作再分期还清学费。
光阴似箭,一转眼四年过去了,本科即将毕业。今年年初,在面对她是否继续读研的问题上,我与她产生了不同的意见。她想继续在澳州读研,希望我一如既往地继续资助她,她计划是读完之后争取留在澳州工作生活,总之不想回国。
她的父母对她读研的事情上表示尊重她自己的选择,同时表明无力承担费用,让她自己想办法。
我的态度是不愿意:
一是,四年本科已经花费了不少,继续读研的费用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经济能力不允许的情况下有无必要,更何况两年之后能否在澳州工作不知道,能否留在澳州生活不知道。
二是,如果回国马上工作,挣两年的钱同时还挣了两年经验,相比哪个性价比更高?更何况国内的这份工作如果有能力干下来前途也是无量的。
三是,本科四年,我兑现我的承诺助她一臂之力,我的压力是巨大的,必竟我也不宽裕,而且家里还有个在上初中的读书郎。最主要的是,本科是必须的,是最基础的平台,它让你毕业出来后有那么一点点竞争力,而不至于还没有进入面试就因学校淘汰在学历机选环节上。但读研我认为是非必须的,特别是在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在国外读研,事实上国内也可以读的呀。
四是,我认为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在终身成长的过程里,在学习阶段本科已经完成了该完成的学习任务。而社会经验越早经历越好,这样咱们有许多试错的机会,因为咱们还年轻,可以做很多的探索,探索自己的可能性。而到了三十岁,咱们大概知道自己前进的目标,包括自己想要什么,成为什么,你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人生规划、工作、对象、组建家庭等等),不再为人生模糊的目标而不安,不再为你的不确定而害怕。
因为,目标不是想出来的,也不是读书读出来的,而是在工作中做出来的,行动出来的,目标是在行动的过程中一点点清晰出来的。
工作让你知道你的优势与不足,工作让你成长更快,工作的同时依然可以继续读书,现在的在职硕士的专业有可能更贴合你工作的需要,或者说你可以更加明白学什么对自己有帮助,这叫有的放矢。
我与卉卉交流完后,她没有那么坚决了,她同意毕业后回国工作,国内的公司也通知她做了线上面试,也顺利通过了。
可是,她内心总有不甘,觉得花了那么多就这么回去了,那要挣好久的钱才还得清?昨天今天她主动找我聊,说出自己的困惑:她想继续研,但是不知道读什么,有可能害怕回国面对现实,有可能是觉得大家出来都是读到研究生再回去的,还有可能别的不知道原因!另外,男朋友是广州的,目前一个继续读研,一个回国,那样异国也是对一段感情的考验。何况,读完之后,又还面临留在广州还是来成都的选择。
是呀,读个本科代价够大的,但是当初在国内读个普通学校,根本无法进入有发展前途的单位,只能从底层的底层做起。
任何选择有得有失,没有哪个选择更好或者更优。选择或者改变更多的是为自己创造了一些新的可能性,而可能性又带来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又让人焦虑,所以很多人害怕改变,特别纠结做选择。可能纠结的是所“得”是否所想要,这是未知的,所以犹豫。而所“失”也就是“代价”就需要认真思考和评估,“代价”是不是个人能承受,是不是与之相关的人(家庭)所能承受。
聊到最后,我说:如果你确定研究生读了能够留下来工作,可以考虑继续读,不要留有遗憾,但你自己需要勤工俭学。并且能否找到工作、留得下来是你要评估的。如果你决定了,我会借给你两年学费,但是,今后的路靠你自己了,现在还有机会给你提供工作的机会,今后不可能再有。另外明年我计划辞职退休了,因为年龄到了。
她在那头沉默不语…
最后回应我说:哎,怎么样都会有遗憾的呀。我不想再因为我一个人拖累那么多人,回国就如姑父说的,是当下我可以承担的起的选择后面的代价!
感觉她好勉强的回答,我说离回国还有一个月,在回来之前你还有时间考虑,不急着答复。
人生大事,我也再好好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