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的书名是由书中三个主要女性(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的名字合成。故事是从《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嫁接而来的。书中记事从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至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共十六年,但实际却是明代中叶以后社会现实生活的写照。
明代将《金瓶梅》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列,甚至被誉为“四大奇书”之首。在古代地位之高,可见一斑。
之所以会被普通大众认为“被误解和低估”,是因为书中包含了大量对性爱的描写,很直白。所以清代开始就被定性为“不健康”书籍,影响风气而遭到封禁。
然而后来《红楼梦》的写法在很大程度上就受到《金瓶梅》的影响。
《金瓶梅》遭到封禁后,《红楼梦》问世,就顺理成章地取代了它的位置,成为现在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但其实如若没封禁的话,现在口中的就应该是“五大名著”了。
明代“公安三袁”的袁宏道见了此书便如获至宝,对《金瓶梅》评价相当高。也正是在他的推动下,本书才得以更快地推广开来。

而对《金瓶梅》评价最客观的是明朝万历年间刊印的一个版本上的序言,落款为:东吴弄珠客。
他认为,《金瓶梅》此书最大的意义是为世人警戒,而不是劝人去学习西门庆淫乱:“盖金莲以奸死,瓶儿以孽死,春梅以淫死”,“借西门庆以描画世之大净,应伯爵以描画世之小丑,诸淫妇以描画世之丑婆、净婆,令人读之汗下。”“东吴弄珠客”针对看完本书后的反应,将人分为四等类:“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金瓶梅》以西门庆这样一个兼富商、恶霸、官僚、淫棍等几重身份于一身的人物为中心,通过对他的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种种丑行和荒淫无耻生活的描绘,为读者展示了一幅上至朝廷权贵,中有官僚劣绅,下至市井无赖、帮闲蔑片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
《金瓶梅》反映的是明代中晚期,整个社会纸醉金迷,一派浮华堕落的场景。
里面的人性之恶绝不是完全凭空捏造的。没有这样的社会现实,就不可能催生出类似的文艺作品。只有作者有感于世俗社会的败坏,才借现实之资料以加工改造,适度的夸大,最终成就该时代的作品。
老辈夫子总喜欢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其实古人的风气也并不都那么美好,只因隔着一段岁月,想象必然导致美化,所以古代就都是好时候了。

《金瓶梅》就给人们昭示了当时现实风气之恶劣。一个没有法律约束,没有道德谴责的社会,会混乱到什么模样,简直难以想象。
社会价值
《金瓶梅》有着很好的社会价值,也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特别是对有产阶级来说,有着很好的劝诫作用,有着人性的思考。也有着人生的意义,人究竟应该怎样更好的生存,这是一个大问题。
书里的人物,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就拿西门庆来说,他的为人之道虽然看起来让人不齿,但是仔细思考西门庆这个人物,他有着很好的商业头脑,也有着很好的资本运作手段,同时还很会敛财。
全书的中心人物西门庆是一个亦官亦商的恶霸豪富,在他身上体现了明代后期由地主、恶霸、商人等构成的市侩势力的丑恶凶残本质。他谋害武大郎,迎娶潘金莲,事发之后,只消稍打点便安然无事。京都八十万禁军提督杨戬被参倒,西门庆受到牵连,可他只用了五百石白米的贿赂,案件中的西门庆就变成了“贾庆”,让别人当了替死鬼。他作了提刑官后更加胆大妄为、肆无忌惮。
作者通过西门庆的生活经历和言行的交代,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明代中叶以后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发使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发生急剧变化的生动图景。由于金钱的力量迅速膨胀,使得封建的门第和礼教在金钱的冲击下土崩瓦解。出身贵族之家的王三官也要拜西门庆为义父。贵族妇女也投向了市井流氓的怀抱。

然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强大惯力,使西门庆这样的新型商人缺乏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那种在商业方面的开拓和进取精神。它不是把自己的财富用来继续扩大再生产,使资本继续升值,而是主要用在两个方面:一是用贿赂的方式买通官府,谋取和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势力;而是大肆挥霍,用于荒淫无度的生活消费。他疯狂的追逐和占有女人。他的精神世界完全被兽欲所淹没,显示出一个十分丑恶和堕落的灵魂。他的纵欲身亡同时也预示着代表新的社会利益和阶级的市井新富难以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这一形象的塑造,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意义。作者把自己的描写观点放在西门庆一个家庭,但却不是孤立地写这个家庭,而是将其置身于广阔的社会联系中,通过对它左右上下前后联系的具体描绘,暴露了明代社会的千疮百孔和不可救药。
以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为代表的西门庆家族女性群,构成了一个与传统贤妻良母的温柔敦厚标准大异其趣的吵吵嚷嚷的女性世界。她们一方面受到社会新思潮的浸润熏陶,表现出对传统道德和名节的淡漠,而对情欲、物欲和肉欲则充满了渴望。她们凭着一个正常人本能的情与欲的冲动和追求,去撞击视女性为草芥,以性欲为万恶之首的封建道德框架。在这一点上,她们的存在和追求不无合理性和进步意义。然而,由于封建道德伦理本身的根深蒂固,更由于她们活动天地只有宅院里的几个有限男女,而根本无法也不可能接触外界社会思想和进步力量。所以,她们有限的合理性和进步意义就只能被局限在自己所能活动的范围内,而对她们来说,家族中最大的追求就是得到丈夫的宠爱。
于是,她们那一点点个性自由意识就完全在争宠斗强、迎奸卖俏上派上了用场。从书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妻妾之间,还是妾与妾之间,几乎在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上都进行着激烈的明争暗斗,随时都可能爆发出一场公开的辱骂和争吵。如吴月娘与潘金莲与李瓶儿、潘金莲与孙月娥等等,莫不如此。其中尤其是“金”和“瓶”之间,争斗尤为尖锐激烈,甚至达到你死我活的境地。其实她们所要达到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在得到丈夫青睐关注的基础上,最大可能地满足自己难以填满的欲壑。她们的目标那么明确和简单,只要自己的肉欲从丈夫那里得到了满足,那么也就证明了自己在家住中的地位,从而也就实现了自己最大的人生满足。所以西门庆一样,尽管她们身上具有代表社会进步趋势的因素,但终究没有跳出封建制度的控驭,难以走向具有近代人文色彩的个性主义,最终只能归于灭亡。
文学价值
《金瓶梅》是中国古代一部经典的长篇小说,可以说是中国文学中的瑰宝。《金瓶梅》、《儒林外史》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也是同样的经典。
这本书里的思想、艺术都很复杂,自清代以来一直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说它奇,是因为书的写作方式:虽然看上去书里的描写充满艳情一类的风格,写了声色之艳,权势之艳,财富之艳,但是实际上有着很深的社会意义。

书里把西门庆家里从兴衰到灭亡,反映了一个社会,表现了国家的灭亡、政权的腐败,家的破亡,都是有原因的。这些描写有着深刻的内涵。
在叙事内容和叙事方法上,和其他的古典长篇小说截然不同,主要是:
1、故事来源,不是单纯的依据历史或传说构思故事,而是把以最为普通的百姓显示生活为依据,虽然是琐碎的日常生活,但是仍然是挖掘出了新意。可以说是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写了西门庆及其家族的故事,所以说也是中国第一部家族小说。
有着家国一体的特性。作者把自己所处的晚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和抒写,书里写的是北宋灭亡和西门庆一家的兴衰史,所以是家国一体式的小说,表面写的是世俗,但是也是一部历史小说。
2、在叙事方法上,不是单纯地讲一个故事。最大限度地还原现实生活,虽然是琐事,但是他通过人物对话,生动的表现了人物特点,还原了故事的本质。
3、以细微的小事反映宏大的历史,人们熟悉的其他经典一般是关注较为宏大的历史事件,但是《金瓶梅》却是用很细小的生活故事,讲述了历史。用一个小家庭的变化,反映大世界。就如同“以一粒芥子而观天下”。

小说有着多层次性。
小说看上去是一部写个人生活的传记小说,也是一部反映宋朝灭亡、反思历史的小说,同时把晚明政治的腐败也很好的表现了出来。那个时代,黑暗,官商勾结,在小说里也可以看出来。
4、历史意义非凡,作者的地位应该也很高,很高的文学地位。
《金瓶梅》出现是中国的16世纪,那时候是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后期,也是西方人文主义创作的鼎盛时期。
和兰陵笑笑生处于一个时代的西方作家也很多,如英国的莎士比亚、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这本小说完全可以和他们相提并论。
能够和《金瓶梅》类似的长篇小说《人间喜剧》直到19世纪中后期,才出现在巴尔扎克的笔下,也有学者把《金瓶梅》比喻是中国的人间喜剧。
《金瓶梅》从小说的艺术角度看,已经开始摆脱说唱艺术的影响,向近代小说方向转变。它用细致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的任何人可以遇到的平常的人,普通的境、琐碎的事情,使全书浸透着“俗”的色彩。这就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描写对象从远离人间的神或魔开始走向市人,走向普通人的生活,从而体现出文学向“人”自身的靠拢和向文学本位的复归。同时也为世情小说的规模涌现,打出了一面自张一军的旗帜。从这个意义上看,没有《金瓶梅》的开路,就没有《红楼梦》的出现。其次,从审美取向方面看,这部小说把自己的审美触角伸向了人世间丑恶的一面。它以西门庆这个亦官亦商的暴发户家庭为中心,写出从官场社会的黑暗到市井社会的糜烂,精确地描绘出那不可救药的丑恶世界。作品中几乎没有一个正面人物。它以丑作为作品题材,在作者看来这个世界没有美。作者对丑恶现实怀有强烈的憎恶之情,因此他把对生活中的丑进行艺术提炼并概括而上升成为一种审美。这是小说的成功之处。

《金瓶梅》继承了“三国”的网状结构形式,并使之更加完美。它巧妙以家庭为圆心,采取了全方位的网状结构,把它所反应的生活面扩展到当时的整个社会。语言上继承了说书艺人的口语化的传统,书中采用与市井人物身份、地位、环境、性格相适应的市井语言,包括大量俗语、谚语、歇后语、比喻等,显示出粗俗、琐细、活泼、丰富的语言特征。
鲁迅先生说过要“剔除糟粕,取其精华”。这句话用在《金瓶梅》的评价上来看也是恰当的。“批判地继承”不仅是严谨地还“历史以真实”,同时也是对作者和读者的负责,是继承的最好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