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要为孩子选择落后的城市上大学?

当一个人进入一个落后的环境,长期接触落后的观念,他就会“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真到了这一步,这孩子算是毁了。

早上,朋友在微信中问我,某大学怎么样。

我说大学不错,可是城市不行,经济停滞、观念落后。

现在考生选大学,不像老杜上学那个时代,根据考分选对学校、专业,不让考分瞎了就行。现在考生选学校,需要考虑的要多得多。

老杜认可的观念是:“将要考虑的因素按照城市、学校和专业归类。而这三类因素中,城市>大学>专业。”

这是吴军在《硅谷来信》中给考生的建议。

吴军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博士,著名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硅谷风险投资人。曾任古歌资深研究员、腾讯副总裁等职。他在罗辑思维的APP《得到》上的专栏《硅谷来信》是老杜订阅的专栏,他的新书《智能时代》是老杜正在读的书。

明明是报考大学,却把城市放在大学前边,为什么?

孩子不是去大学读书吗?城市好坏有什么关系?上大学到底是去学习还是去逛街?

如果还这么问问题,说明你的观念已经很落后啦!

过去的观念是上大学读书,大学毕业根据专业找工作,就在工作岗位上打拼立业,然后娶妻生子过日子。

现在呢?

大学学什么重要也不重要,因为除了专业顶尖的少部分大学生,绝大多数的毕业生工作都与专业关系不大。他们首先需要找的不是立业的基础,而是养活自己的饭碗——在社会上立足、生存;然后再根据社会需要与自己的能力慢慢寻找机会,追求成就、成功。

这就要求大学生们不但在学校要学习知识,还要锻炼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因此,大学生的学习范围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园内,还要接触、面对象牙塔以外的世界——社会。通过与社会的交流互动,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观念,锻炼自己融入社会的本领,使自己离开学校以后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找到进入社会的切入点——一份工作,从而先在社会上立足,再考虑立业、成功。

说到这里,朋友就应该能够感觉到,大学所在的城市、社会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大学所在的城市是一个积极、开放、经济发展顺畅的社会,大学生们就会有很多实习的机会,也会有很多就业的机会;如果这个城市经济停滞甚至落后,社会封闭,那么,大学生们就很难找到实习或以后工作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观念。

如果一个城市的观念是落后的、封闭的,那么它不仅会拒绝外来文化与观念,甚至还会同化外来的先进的文化与观念。

比如东北,在中国改革开放将近四十年以后的现在,东北观念的落后依然是有目共睹的,并因此创造了全国经济增速倒数一二三的排名。为什么会这样?

东北并不是独立王国,新的观念思想并不是“春风不度玉门关”,问题就在于春风过了玉门关又怎样?大庆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有天津来的副市长,后来又有北京来的市委副书记,南北的干部交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落后的观念依然统治这一块关外的土地。

这背后又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老杜不想分析,也不是本文的关注点,老杜想说的是,如果你把孩子放到这样的城市里,他们在与城市、社会的互动中会很艰难,即使有机会进入社会,也学不到什么东西或只能学到很少的东西。

我们经常能在街头看到有大学生在发传单广告,如果在北京,他们就有机会进入京东实习;如果在杭州,他们就有机会进入阿里巴巴实习;如果在深圳,他们就有机会去华为实习,可是在落后封闭的城市,他们只能在街头实习……

更可怕的,是观念会传染、同化。

老杜所在的传统媒体形势好的时候,吸引很多大学生来实习、工作,其中有一个大学生文化底子好、思想先进、观念独到,很快就显现出作为媒体人所需的才华,老杜印象非常深刻,还专门跟领导汇报,重点培养。

可是,后来家人帮他找到了机关的工作,坐办公室去了。

以后,他还会偶尔到报社来坐坐,跟我们聊聊天儿,显摆一下他的清闲,口头羡慕一下我们的忙碌,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机关干部了。

当一个年轻人进入一个群体,他会主动的选择适应,而不是选择对不合理的或落后的观念进行抗争。我们不能批评这些孩子们,他们本来世界观就在形成中,对他们来说,随物赋形是最好的融入社会的方法,他们甚至会因此而得意,并嘲笑那些不能够迅速融入的同事、同学、同行吧。

可是,当他们完全的融入所在的小群体、小社会,他们的观念却彻底的落后于整个大社会、大环境、大趋势了。

拿着固定的收入,聊着家长里短的话题,应付着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脱离着大社会、大时代。

在这样的人生中,甚至微信群都是小学群最火,因为只有小学同学才有最广泛的交流话题,女生是不变的吃喝拉撒,减肥养花,男生是永远的喝酒撸串,麻将聚会。

马云的无人超市开业了,对社会意味着什么?

李彦宏的无人车上北京五环了,对我们又意味着什么?

这些东西从来都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甚至都没有机会进入他们的视野。虽然,他们也天天刷微信、微博,但是,朋友群已经如山村一样的封闭,大家都无意间隔绝了来自外部世界的令人不适、不解的信息。

我们的正在坐办公室的朋友们,想一想,你的生活是不是已经这样?

你是不是希望你的孩子也有机会这样?

这样不是很好吗?

可是,这样能长久吗?

当人工智能取代了一切重复、机械、少个人发挥的工作之后,还会有多少岗位留给你刚刚上大学的孩子呢?

三四年之后,当你的孩子走上社会,他面对的不只是一年几百万的毕业生竞争者,还有如“春风又绿江南岸”般迅速普及的人工智能。

在银行里坐在防弹玻璃后面工作,在机场里办理登机牌的工作,保险公司里测算保险金额的工作,图书馆里管理书籍办理借阅登记的工作……所有这些“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坐着办公室吹着冷气就能挣到很不错收入”的工作都在消失,这些,你考虑到了吗?这样的社会巨变,进入你的视野了吗?

如果不信老杜的,你可以看看央视,央视国际频道每天中午都在播放“人工智能在中国”系列专题报道,你看看他们怎么说。

当一个人进入一个落后的环境,长期接触落后的观念,他就会“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你可能已经这样了,你还希望你的孩子也这样吗?

真到了这一步,这孩子算是毁了。

(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 平之 周末依旧忙碌, 现在无话可说。
    常平之阅读 1,319评论 0 1
  • 原默默九岁那年,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啊?” “当警察,当老师,当飞行员,当科学家”这是回答最多的...
    喵小的喵阅读 4,050评论 11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