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女大自巧,狗大自咬”这话貌似一点也没有错。
女儿硕士毕业,立马联系单位公寓,报到上班。这一系列动作显得非常顺畅,没有一点问题。
作为家长,我相信女儿的处世能力。从高中选科、高考志愿以及报研到后来投简历,联系工作等一系列操作,我一点心也没操上,一点忙也没帮上,内心的遗憾与愧疚肯定是有的。好在孩子并没有放在心上,看来,那句话是对的:孩子爱大人是真爱。是没有条件的。
目前,正直报志愿的节点,看到好多家长焦虑,好多孩子的无奈。说真的,每年这个时间点总会鸡飞狗跳。我只想说,放过自己,也放过孩子。接纳彼此,也接纳自己吧!因为,大家今天焦虑的事,我也焦虑过,大家纠结的事,我曾就结果。经过一次后,回过头看,没那么复杂。一切都像是命中注定,都会过去。
孩子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弱。“为母则刚”是咱们对母亲的赞美,无论多么柔弱的女子,一旦做了母亲,在处理孩子方面,瞬间变得成熟了,厉害了。可以半夜起来几次换尿布,可以吃孩子吃剩的饭菜,可以挤时间洗衣服等等,感觉在母亲哪里没有办不成的事。那时候,孩子还小,需要照顾。再后来,随着孩子的长大,母亲的初心未改,总觉得孩子还小,放心不下,真可谓“儿行千里母担忧”。其实,放开手脚,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自立的多,懂事的多。就女儿从疫情期间在新老校区周转,搬家几次,这一次又从学校搬到单位,折腾了四五次,但每一次都会显得比上一次成熟、有序。足以说明,不是孩子不行,是我们把孩子想的太脆弱。
孩子的适应环境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很多。从大一报名后,往返学校、保研实习、求职上班,都是孩子一个完成。尤其保研那段时间,孩子很焦虑,但还是报喜不报忧,当我们听着孩子讲那段履历时既自责又佩服。当孩子说起实习经历,求职的艰辛时,我瞬间想到那句话:所有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从我的角度看到的是,孩子一路顺风顺水,岂不知孩子为此经历了煎熬与挣扎。回过头看这一路的遭遇,真切感受到孩子超强的适应能力,很感动,也很佩服。
孩子的判断力远超过我们成年人。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有一句话总能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心,而孩子不一定买账:我都是为你好。我们给孩子填报志愿,左右孩子思想,不让去A城市,B城市饮食习惯不咋的,C专业就业形势好等等,总之,我们百般挑剔,都是为了孩子好这没错,但是,想一想,学是孩子上还是成人上。孩子如果不听我们的,那是大逆不道,会遭遇不好的待遇。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尽管我们说的都对,都有道理,但是,对的还喜欢的是两码事。人的一生能折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虽然选择了对的却很无趣,孩子上这样的学、找这样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她不开心,工作学校无时无刻都在折磨着她,这样的选择还不如不选择。因此,相信孩子,尊重孩子,既是成人给孩子建议,也是在商量的前提下,征得孩子同意,在孩子愿意的情况下决策,孩子的判断力是值得肯定和信赖的。
反观孩子的成长里程,成人的作用不可忽视,但最终,孩子终将会长大,路还要孩子自己走,对与错的选择要孩子自己去承担,那还不如放手,让孩子去选择、去尝试,做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