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第二十八天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先生曰:“舜常自以为大不孝,所以能孝;瞽瞍常自以为大慈,所以不能慈。”

舜常主为自己是最不孝的,所能最孝,瞽瞍常以为自已是大慈的,所以不能慈爱,舜和他的父亲瞽瞍截然不同的对待事物的态度,导致他们相反的品行,舜念及自己不足的和别人对自己好的,所以一直心怀感恩,一直在修行在改正。而瞽瞍则一直念及别人的过错,想着自己的功德,所以也就懈怠了堕落了。

舜的言行与佛家讲的“观功念恩”很是一致,佛经里有智慧,它告诉我们在待人接事时,多观想别人的功劳,思及别人对你的恩情,这样才能怀着感恩的心修正自己的行为,而瞽瞍的行为就是在“观过”,一直盯着别人的缺点,错误,每天执着于别人的是是非非,而对自己的修行一点也不上心,观过只会障碍修行。

先生曰:“孔子有鄙夫来问,未尝先有知识以应之。其心只空空百已。但他自知的是非两端,与之一剖决,鄙夫之心便已了然。”

先生说,有见识不足的人来向夫子请教问题,而夫子也并没有准备好用什么知识来应答他,夫子的心也只是空空无有,但是他可以分析别人心中的是、非两方面,给来问者深入剖析问题,即便是见识短的人,也可以听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孔夫子的内心从来都是空空如也,并没有事先准备好什么知识,等着别人来提问,内心只是一个空字,无为无不为,什么也没有,也就什么都有了,包括宇宙、天地,人及万物。

先生曰:“古人为治,先养得人心和平,然后作乐。比如在此歌诗,你的心气和平,听者自然悦怿兴起,只此便是元声之始”

先生说,古人在治理国家之前,首先得养得人心平气和,然后才可以制作乐曲,因为音由心生啊,心气和平了,才可以导出气定神闲的曲调。所以后面先生引用了《尚书》,诗言志,这里的志就是音乐的根本,歌永言,歌是音乐的根本,这也都是本心具足的,又何必到心外去寻求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习传习录大有好处,可以让我知道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或者又说,我的成就为什么不像我想要的那么大。为什么呢?是我的仁...
    姜天合阅读 526评论 0 3
  • 二十五、什么是真孝?什么是大慈?圣人有圣人的标准,圣人的标准,不能低于学士的常礼,又不混同于百姓的习俗,他们依从的...
    沐一儿阅读 491评论 0 0
  • 先生讲,人如果有过错,从过错上用功的话,容易陷于文过饰非。对于这句话不是很明白。如果从理上分析,其意思可能是,还要...
    镶润_读书阅读 362评论 0 0
  • 7.毁谤自外来的 阳明先生强调的是自修、自省、自知,强调的是一心按道义行事,对外界毁誉看得比较淡,他认为毁誉是外来...
    真zhen阅读 811评论 0 1
  • 古人评论任性时,各有异同, 先生说:“评论人性时,没有一个固定的角度,也没有哪一种是定论。人性,有...
    大军的简书阅读 22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