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推荐丨郑板桥与竹

《竹》(清·郑板桥 )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君子之姿,亦是竹之姿。”也,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便是一首君子所写的《竹》之诗。

说到郑燮和竹,大家马上想到的可能是他的《竹石》

但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他的另一篇有关竹的诗歌《竹》,

郑燮是清朝著名诗人,扬州八怪主要代表人物,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他的生平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这五个阶段。

虽然郑燮是康熙时期的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的进士,但其实他的一生是非常地坎坷的,遭受了人生四大不幸:童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从他晚年再次卖画的经历也可以看出他这一生所历经的风雨,但同时也让他形成了一种孤高倔强,不落世俗的秉性,他钟情语画竹、咏竹、爱竹成癖。赞扬竹子不畏逆境,仍具顽强生命力,历经风雪,仍然挺直傲岸的秉性。

他的一生与竹也有着不解之缘。

其实在我国竹“君子”的形象在很早之前就深入人心,它是“岁寒三友”之一,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作为清代的著名画家,板桥先生还曾提出过“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概念。


宋代东坡先生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到了清代的板桥先生,则是“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有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出尘脱俗之感。

那么现在再来让我们细细看一下板桥先生的这首《竹》,

从第一句“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中,我们可以看出板桥先生的诗是很通俗易懂、清新自然的。 诗中指出举世爱花而我独独偏爱竹子,因为花儿太过娇气,一夜风雪便随之而去,但竹子虽然被霜雪覆盖,只要把满庭院的霜和雪除掉,就可以露出新绿色,透出勃勃的生机。

这里是有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的,突出了竹子顽强生命力。也让我们可以联想到前面的《竹石》。

而诗的后半部分,“幽篁”一词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唐代诗人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幽篁指的是幽深的竹林的意思。而“疏影”一词也有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名句,描绘梅花清雅香逸的形态,在这里指的是还是竹子,意思是在幽深的竹林中下了一整夜的雪,竹叶被霜雪覆盖遮住了原有的青绿,但风一吹过竹子上的霜雪被吹散而下,像玲珑玉一样碎落在地。再次将风雨前后的“竹”和“花”进行对比,道出花儿虽然艳丽多姿,但终究只是浮华,不像竹子一样坚韧不拔,表里如一,更加反衬出竹子的高风亮节,品格高尚。

同时本诗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不流于世俗的观念,崇尚坚韧不拔,默默奉献,表里如一的高贵品格,表现了诗人超脱凡世高贵品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竹子不像松树那么健壮 但它即使在冬天也是绿色的 有足够的抗寒能力 但与松树不同是竹子是空心的 竹者,虚心直节 历来...
    云上文化阅读 5,030评论 2 2
  • 文/柳青陵 妖,竟也是有眼泪的。 一、求甘霖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柳青陵阅读 4,268评论 36 15
  • 作为一个混迹图书馆,可以从早七坐到晚十的泡馆女纸;平常低头算数学,闲来抬头瞅汉子成了我的一大爱好。因此总结一套识汉...
    安小主的小妖精阅读 3,633评论 3 3
  • 春 苹果树上浅绿色, 人们盼望它结果。 夏 苹果树上绿油油, 人们在树下乘凉。 秋 苹果树上红彤彤, 人们采下苹果...
    EEEEElectric阅读 6,375评论 1 1
  • 华灯初璨,书府群芳绽。雅咏几番情切,众抚掌,童腼腆。 励勉,瑶句展,心花香一瓣。回首流年追忆,人已醉,诗文隽。 注...
    高十一妹阅读 3,838评论 7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