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我的大学 | 7.心灵迷失的岁月

2018年12月25日,星期二,晴

在大学,除了枯燥的学习,繁重的功课,让人头疼的英语四六级考试,业余生活还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比如,卖报纸,当家教,看书,看电影,看录像,跳舞等等。

我们学校有个科学馆,虽然叫科学馆,但其实就是一个电影院,除了开大会和有限的文艺演出,更多的时候就是放电影。每周周三、周六、周日晚上共放三场电影,每场连放两部。周六、周日还有下午场。

当年,学校的电影票价要比外面电影院的票价低很多。而周边几所高校也只有我们学校有个电影院,所以许多外校的学生经常跑到我们学校来看电影。遇到好看的电影,或者新电影上线,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许多时候,我们听到有好电影上映,就会利用下课时间跑着去买电影票,但经常是空跑一场,到电影院一问,票已售磬,只好作罢。

我是骨灰级影迷,大一大二时,基本上每周都要去看两场电影,到大三、大四,功课不是很紧,就每周去看三场电影。有时是独自一人去看,有时是约几个同学一起去看,有时是约几个老乡一起去看。

直到后来,许多电影一看开头,就发现已经看过了,我成了彻头彻尾的电影专家。

大三时,录像在校园里突然流行起来。

刚开始,学校只有科学馆一个地方放录像,也只有在周末时才放映。后来一夜之间,学校出现了六七个放映点。图书馆、梅花教室、部分系的电教室,都开始放映录像,大有桃花遍地开之势。

图书馆视听室播放的大多是原版的外文片,而其他几个地方放的大多是电视连续剧。像《乾隆下江南》,《戏说乾隆》,还有一些当年流行的连续剧。电视剧一般都很长,而一场下来最多也就放个5、6集,所以想看完一部电视剧,你就得一直去看。但有时候时间又不允许,所以,经常是断断续续地看,或者是看了后面,再看前面。但大家仍然乐此不疲。

那时候没有数字影碟机,全部都是录像带。许多录像带由于看得多了,效果越来越差,但也丝毫不影响大家看录像的兴致。

后来,校园里又出现了一股热潮,有的学生去外面的电影院包场放电影或者录像。大多时候是在周末,而且放的多是夜场电影。一般放映的都是一些经典影片,有海外专场、港台专场,还有某个著名影星的电影专场,当然也有一些新片专场。每天在宿舍里,校园里都能见到有人在发放电影宣传单。

学校附近的录像厅生意也十分兴隆,几乎场场爆满。一时间人们似乎都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心理异常地空虚和寂寞。

为了填补生活的空虚和落寞,许多同学都奔波在各个电影院和录像厅之间,沉迷在电影中、录像中不能自拔。还有一些同学过上了晚上看夜场电影,白天睡大觉的“幸福生活”。

这种疯狂的现象,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才慢慢平息下来。科学馆的电影还在按原来的节奏放着,看电影的人还是那样的多。但看录像的人明显少了很多,学校的许多录像放映点被迫关闭。在校外包场放电影的人也少了很多,据说有人因为包场还亏了很多钱。一切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现在反过头来看,当年那些疯狂的现象,狂热的举动,我们不置可否。这也许是当年市场经济初期的社会阵痛吧。但那逝去的美好时光,那被无情浪费的青春岁月,却再也无法弥补,也很难寻找回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电影是每秒24格,任何一个对电影哪怕只是一知半解的人,都或许知道这一点。但这不是故事的全部。每秒24格,既不是电影...
    加刘景长阅读 7,739评论 0 2
  • 秋天,酿一瓶果酒,爱一个人 撰文、摄影:李巧儿 秋季,是柚子上市的季节。 黄灿灿的柚子,果肉有红心和白心。 ...
    锦时阅读阅读 5,157评论 20 24
  • 有数据才好分析和管理,学会收集数据,可以从自己日常的时间流,现金流,注意力分配等来锻炼收集数据的能力。
    唯有朝花夕拾阅读 819评论 0 0
  • 好几天没有写感赏了,这几天又追小说去了,森路关心的问了我这几天没有学习了,我找了个理由说白天要工作,晚上要带娃。森...
    无心言欢阅读 923评论 0 0
  • 相信在大部分人眼中,俄罗斯人都是性格直爽,做事大大咧咧的。之前还有一个报道称,他们的宇航员竟然使用胶水将飞船裂缝给...
    浅聊军事阅读 1,94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