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1

[当代基层长篇纪实小说]   ( 续篇106)

水竹凹

作者:蒋春木

长篇纪实小说《水竹凹》连载之106



106、文化元素


   章雨走后,水竹就拿出三万元,让三婶陪着,走访了手工作坊的三户人家。

   这三户人家的户主都是水竹的同辈。磨豆腐的叫水树,磨麻油的叫水林,熬麦芽糖的叫水森。

   三户家庭都在紧张而有序的筹备着。原始设备和配套的设施都已安装的差不多了。

   水竹借给他们每户一万元,让他们备料用。三户都感谢万分,他们知道水竹这钱来之不易。

   三个家庭一再表示,一定要抢在春节前开张,确保达到水竹提出的“原汗原味”要求。

   水竹一再提醒他们,生产和住宿、生活一定要分开,这是吃的东西,特别要注意环境卫生,还要及时办好工商、税务和卫生手续。

   三婶跟在水竹后面,到了每家都要补上一句“你们都要给我好好干啊,绝不能让我水娃丢脸……”。

   三个户主,真诚而又感激的回应着“三婶子放心,我们拼着命也要干好,那能让水娃兄弟难堪……”。

   水竹回到农场后,来到了织品和竹器品两个展厅里,仔细的看了看,又整理了一番。

   这里早已放满了样品。这段时间,但凡来的人,无论是钓鱼的,还是来游玩的,基本上都会带上几件。

   他又拿出了一块牌子,挂在了门头上。上面依然是毛体红字,刻着“60农场纯手工食品展示厅”。

   水竹给那三户也做好了牌子,分别是“水氏纯手工麻油家庭作坊”、“水氏纯手工豆制品家庭作坊”、“水氏纯手工麦芽糖家庭作坊”。

   他准备在三户开张前,挂在他们的大门口。

   同时,关于纯手工豆制品、麦芽糖、麻油的传说故事,他也分别撰写好了。

   他以“水氏三珍”的品牌,统一在网上订购了包装盒、袋。过几天应该就能到了。

   水竹想着,再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分别帮他们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那时,这些纯手工制作的食品,不仅有了招牌,更有了灵魂,有了真正的物质文化的内涵了。

   一天,水竹再次找来了他的堂弟水文。水文是他的嫡堂弟弟,长期在外收购皮货。

   他让水文帮他大量收购老式旧农具。诸如旧式风车、水车、犁耙、纺线车、石碾、石磨、石磙、犁杖、风箱、蓑衣、织布机、连嘎等。

   他告诉水文,只要是六、七十年代的农具都要,拿不准的,可以发照片,或微信视频聊天,小东西带回来,大东西记下来,有空时找个车子,一并拖回来。

   他准备先收集,条件成熟时,办个旧式农具展览馆。同时,把一部分旧农具放在室外,作为农场装饰品,也是体验品。

   他想着,今后农场内,到处都是放眼可观、触手可及的旧式农具。

   同时,他提醒水文,遇到旧式老家具也要留个心。

   它们是那个年代的产物,更是那个年代的符号,也是60农场今后发展必不可少的文化元素。

   没过几天,水竹在网上订制的包装盒、袋,通过顺风快递到农场了。

   三户小作坊的户主看到后,可高兴坏了。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产品不仅有了招牌,现在还有这么古朴、典雅而又精美的包装哩。

   水竹在他们的包装盒、袋上,以“水氏三珍”作为统一品牌。商标也是他自己设计的。

   他以“水”字篆体形态,中间一株麦穗,两边一棵黄豆、一根芝麻,变体形成象形的“水”字。

   它既是“水”字,又是山水的浓缩,更是“水氏三珍”的缩影。它是“水氏三珍”对外统一的品牌标志。

   包装盒、袋上分别印上了“水氏麻油”、“水氏豆制品”、“水氏麦芽糖”。

   当然,也标上了“60农场”的字样和二微码。

   三户包装盒、袋,除了文字显示不一样,背景图案和品牌标志都是一样的。

   图案上有一个水车、一个场基,零星的散放着一些稻谷、麦穗、芝麻,还有几个光腚的儿童……。

   春节一个月前,“水氏三珍”的产品,也陆续试产出来了。

   水竹让三婶把村里老年人请过来集体品尝。

   最后,大家的结论是:纯!绝对是“那个”滋味!

   但是,三家在办理卫生手续时,却遇到了麻烦。

   来现场察看的卫生局工作人员,认为在家里办食品厂,不符合卫生标准。

   没办法,水竹只好给江东市卫生局局长陈国山同志打了电话,两人也是老熟人。

   他在电话里说了自己的想法。特别提到这是“纯手工”、“原汁原味”,将来还要申报“非遗文化”。

   陈国山一听到水竹的声音,既惊异又感动,他没想到这个老朋友,不但没倒下去,现在又“鼓捣”起来了。

   陈国山早就听说过“60农场”的事,但他绝对没想到这是水竹弄出来的。

   他当即打电话给现场的工作人员,直接说道“你们什么也别说了,立即、当场就办!”。

   三家家庭作坊,连同水竹的“六零农场”工商、卫生证照第二天就拿到了手。

   水竹、三婶和三家户主商量着,定于阴历十二月初六同时开业。

   水竹拿来了他刻制的三块牌子,让三家挂在了大门口,披上了红绸缎子。

   阴历初六那天,这个小山村再次沸腾了。

   在水竹凹这个小山村里,“六零农场”及水家三个纯手工家庭作坊,同时正式开张了。

   当晚,水竹就把这个消息,编制成了几个小视频,投放在了各个自媒体平台上。

   尤其是水氏三家作坊,水竹录制的全是原景、原貌、原味。他只做了剪辑,没有一点的人为加工。

   他只在视频下端分别打上了几句题引。

   “水氏三珍之一:纯手工小磨麻油——原汁、原味、醇香、纯正……”。

   “水氏三珍之二:纯手工豆制品——点浆豆腐,吊起你儿时的口味……”。

   “水氏三珍之三:纯手工麦芽糖——儿时的滋味,童年的回味……”。

   同时,“水氏三珍”也上了淘宝网站。

   春节前几天,小山村人来人往,大大小小的车子排成了队,竟然出现了抢购的现象。

   “水氏三珍”也很快成了网购的热销产品。每天打包外递的也日渐增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当代基层长篇纪实小说] ( 续篇104) 水竹凹 作者:蒋春木 104、梦想的“坯胎” 一个荒废的鸡场,终于...
    沧桑依旧阅读 806评论 0 0
  • 所有不过恍惚间 吃过晚饭,客人走后,母亲收拾桌子,收拾了一小袋骨头和其他食物残渣,加上厨房里一些不要的剩菜——一点...
    欧阳杏蓬_df1b阅读 1,215评论 0 3
  • 单位新来个领导。 不喜欢乒乓,不喜欢羽毛球,也不喜欢跑步。 于是各类项目逐渐萧条了下去。 他喜欢骑摩托车,额!还喜...
    风儿轻轻阅读 656评论 0 0
  • 严把党员“发展关”,守好红色“责任田” 东辽县委两新工委主动作为,迎难而上,严把发展源头、社会监督、发展程序、组织...
    静水流深舒智阅读 832评论 0 0
  • 杜宁丨春节为老英雄造像 一年365天,如果每天都過得平平安安的,那春節就可以不過了,其實我們都是提心吊膽的過日子。...
    b2a585406465阅读 98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