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多则辱,路暗且长

今天看了一部很无望的片子,是的,就是无望,整部影片的基调都是昏暗的,你能感觉到所有人都被命运死死扼住脖子,无法呼吸。

片名叫《喜丧》。看完影片,我还特意去百度了喜丧的含义。

"喜丧","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

意思就是说,家里有人去世了,而死者是德高望重,福寿双全者;家族兴旺;年纪在八九十岁,这样的死者葬礼可谓喜丧。儿孙们就不会那么悲伤。会停灵三至五日大摆宴席,招待亲朋好友。

只是此喜非彼喜,影片看下来给人的只有丧,何喜之有。

屏幕一拉开便是一场丧事的画面,敲锣打鼓,热闹非凡,镜头里慢慢走进一个背影,一个满头白发,拄着拐杖步履阑珊的老太太走来,跟别的老人坐一起来看热闹,表情麻木。

她就是本片主角,一个早年丧夫的老人, 自己拉扯大6个孩子(丈夫死的时候大的13岁,小的6岁)。现在孩子们各有各的家庭,已经86岁高寿,刚摔了一跤需要照顾的她就成了儿女们的累赘,于是大家聚一起商量,要把她送养老院去,其实不是商量,去养老院是板上钉钉的事。

很快儿子就把定金交了,最后告诉她,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只是养老院床位紧缺,需要等有老人去世腾出床位才能住进去。

这时老人提议说,让我各家去住两天吧,回来在说去养老院的事。这里交代一下,自始至终出现的只有三个孩子,二儿子,三儿子,二女儿,另外的三个,要么只打钱,要么杳无音讯。

后来我想,大概从他们决定要送她去养老院开始,她就已经做好了辞世的准备,所以才提议各家去看看的,对她来说这是最后的告别仪式。

最先去的是二儿子家,二媳妇大概也年近花甲,生活艰难,她觊觎老人的院子,想等老人去养老院后,她就搬进去,好腾出地给她孩子建房子。

此时,二儿子的女儿把孩子送过来给二媳妇带,因为她想去城里打工赚钱,改善生活。

二媳妇借话嘲讽道:你奶奶那么大年纪,在铺上睡着,孩子这么小,你给我哭哭巴巴,我是伺候老伺候小啊……我那时候,吃没有吃的,穿没有穿的,住没有住的,你问你奶奶有给我看过孩子吗?

老人一直低头默默听着,心里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二儿子家没住两天,发生了一件事情,从小跟着她长大的孙子小道因为偷窃电动车被抓进派出所(小道应该是四儿子的小孩,四媳妇跑了,四儿子去打工了,很多年不回来,小道想弄到钱去上海找他妈)。

这一闹,二儿子家住不下去了,去三儿子家,临走时她把钥匙给了二媳妇,嘱咐她盖房子要小心,不要累坏,还交代二儿子,把小道送到二女儿家找点事情做,搁家里也不是办法。

三儿子家是能见到的这三个孩子中条件最好的,但媳妇嫌弃她,进门要换鞋,沙发上铺上一条毛巾才让她坐,单独的碗筷,吃完饭后随便用水冲一冲,镜头里跟洗他们自己的碗对比强烈,老人手帕放沙发边缘,三儿媳要用夹子给她夹回她房里……

饭桌上三儿子的女儿平平提出想去浙江,不想一辈子呆在这种小地方,被三媳妇否决了。

平平给奶奶洗头的时候问她,当初她爸是怎么离开张庄的,老人说:唉,儿大不由娘,想走就叫他走呗,在家种那二亩地,有什么出息头,让他去外边瞅瞅这个世界吧……

大概是跟奶奶的谈话给了她勇气,平平很快就走了。

三儿媳怒吼老人:她年纪小不懂事,你这么大年纪了,你还不懂事,平平要是有什么事,找你算账……

跪在地上的老人,低着头默默听完儿媳的话后,拜菩萨:保佑我的平平,平平安安。

事已至此,三儿子家也住不下去了。人还没走呢,三媳妇已经迫不及待把她的一应用品用垃圾袋打包,没等人一出门,就扔到了垃圾堆。

三儿子家这段看得很寒心,三媳妇就像对待垃圾一样,对待老人。但这一段也看得很温暖,孙女平平是疼奶奶的,她并不介意坐在奶奶的专座上,还会给奶奶洗头,开始听到奶奶去养老院时,说要加一个床位,去陪奶奶养老。

这一大一小,对比太鲜明,刺痛人心。

来到了二女儿家,二女儿每天在外面摊煎饼卖,家里还开着一家杂货铺,不算太穷,勉强维持生计吧。

二女儿算是最孝顺了,丈夫稍有埋怨她会怼他:你满脑子除了钱还有别的吗?

可是,当她丈夫误会她娘拿了他的钱,她还是信了,甚至还直接质问她娘了。她娘也直接就承认了是她拿的,并把钱给回她。

二女儿的很多话很悲凉很冷血,却又很现实:

我娘活着受罪,还不如死了了之。

你临老临老得这个病,有儿子有孙子的,也没个人来看看你,活着还有什么劲。

等我老了,走不动了,我不上养老院,我上吊,喝药,我死,给孩子省点钱。

有一回她还直接问老人:娘,你想死吧。

老人无奈回答:不想死也得死啊。

某天老人突然中风嘴歪了,神经错乱,常常控制不住的笑。

接下来剧情推至高潮,女婿被抢钱,本就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祸不单行,女儿的儿子醉驾去世,只得到一点点的赔偿。

我只记得,每一个老人在笑的画面,我都哭的不能自已。女婿在街头因为被人骗钱了,回来女儿骂他,她笑;女儿的儿子出车祸死了,大家捧着骨灰哭,她笑;离开女儿家时外孙媳妇说过年带孩子去养老院看她,她笑;回到二儿子家时,一家人吃饭,她笑;白天,她笑;夜里,她笑……

没有人知道这笑,藏着多少无奈,多少心酸,这笑真的比哭更能渲染悲伤。

二媳妇终于受不了了,说她拜菩萨拜疯了,天天这样怪笑,瘆得慌。

于是二儿子拿起她的菩萨像丢出去摔碎了,并且把她赶进了牛棚,每天喂牛的时候给她捎一点食物。

有一个镜头,一天晨起,她跟那头哞哞叫着的老黄牛一起,看着这清晨的阳光。

生而为人最后一点点的尊严都失去了,风烛残年,生如蝼蚁,死如草芥。

终于,养老院有人去世了,腾出床位,通知她搬进去。

这一夜,老人把该给的给了,该交代的都交代了,最后洗了把脸,看了最后一眼全家福,拜了最后一次破碎的菩萨:保佑孩子们都平平安安,然后她又笑了。苍凉而哀伤的笑,是她留给世界最后的声音……

笑完后,掏出口袋里的药,咽了下去。

这苟延残喘的一生,终于结束了。然而悲剧真的结束了吗?似乎从来没有,不过是你方唱罢我登台。影片的最后,二媳妇劳累昏厥,悲剧重演,无人幸免。

然后是可笑的丧礼,低俗下流的表演……

看完影片我对导演是折服的,很少有人能把这么多现实的东西堆在一起,却又能搭配那么顺畅,让你无可挑剔。

这一切,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太现实,太真实。

无尽无尽的困窘,无法摆脱的轮回,日益上涨的房价物价,骗子当道,留守儿童,老无所依……它就像一部悲伤大集合,可笑,荒诞,愚昧,无望。

影片有一段音乐:我们要飞到那遥远的地方去看一看,这世界并非那么凄凉……

希望好像一直都在,每个人也都在拼命挣扎,想逃离,但是仿佛都无处可逃。不得不感叹,生命落在每个人身上的风雪,真的只有自己看得到,别人是无法泅渡的。

可是看着这些小角色,你发现你连谴责他们的语言都找不到,你于心不忍,因为每个人都太苦。

所谓寿多则辱,路暗且长。

就像老人劝她外孙媳妇再嫁一样:“一个人的日子不容易,你还年轻,再找一个吧,日子比你想象的还长。”

日子,比我们想像的还长,也比我们想象的还难。

想起一句话:有些人仅仅活着,就已经是拼尽全力。

可纵然如此,孝顺父母,为他们养老送终也是我们为人子女不可逃避的责任。

用他们当初养育我们的心去陪伴他们最后的岁月,他们体验的是为人父母的喜悦,我们体验的是为人子女反哺的快乐。

这是每个人毕生的修行,它让我们感受温暖,拥有回忆,懂得感恩,相信爱,与轮回。

并且,接受生命的无常,怀抱希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