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父母下过的那些餐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很少出远门或离家很久,但总有不得不背上行囊离开的那些时候。

每一次分别总是有父母陪伴,离别前总是恰巧以一餐便饭作为结束的句点。

我家没有为了吃美食而下馆子的传统,只是时间恰好到饭点,那就在外解决一餐饭。

让我印象深刻的几次分别留下的饭菜香风格迥异,地点各不相同。

去外地上大学时,父母借此机会也出去玩一玩,看看我即将生活四年的城市。

但再快乐的相聚也总有分别的时候,他们提前买好了归程的火车票,第二天一早就要离开,所以头一天傍晚便挑了一家当地特色饭馆好好吃一顿。

因为自己当时并没用饭前拍照的习惯,所以没有图片记录。但大致记得有个大碗汤,汤,素菜也炒了一份,肉菜是什么已经记不清了。

后来经常和同学下馆子,但并没有考虑这家,可能味道真的不足够惊艳。

大学毕业以后,我找到工作,准备开始租房生活。头一天下午父母开车把我送到了住的地方,刚好临近饭点,那就吃了饭再走吧。

店铺小小一间,北方口味,有饺子和面条,我们一人选了一份,上菜速度很快,味道都很家常。

尽管吃得很慢,但小小一碗面条不一会儿也就见了底。虽然吃完饭以后生理感觉到满足,但即将面临分别却使得情感出现空缺,像决堤的口一样,感情的洪水倾泻不止。

工作以后,自己也没能正式地请父母下顿馆子,妹妹过生日那天正好借此机会一起出去吃了顿便饭。

我豪爽地说道:“放开点,你们难得啃我一次,喜欢就点。”

虽然这样说了,但他们还是按我们实际的能力点了三菜一汤,还是怕浪费。

第一次自己掏钱买单,感觉自己真正变成了“大人”,尽管在父母眼里总是觉得我不够成熟,还像个小孩。

虽然并不富裕,但我没有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虽然没品尝过山珍海味,但家常味却也能使我离家时心心念念。

节省,是父母一辈子都在践行的准则。虽不至于到有上顿没下顿的窘迫,但却绝不铺张浪费,家常味是最合胃口的菜色,即便是外出下馆子也如此。

母亲经常教导我,做人要堂堂正正,每天要把自己收拾得安静得体。脚踏实地,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为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是去政府办的第一天,心情还是有点紧张和忐忑的,信息科的美女对我很好,因为我是去帮忙做事的,只要把她们安排的事情...
    百事可爱哟阅读 265评论 0 0
  • 今天下午,朋友圈的同学们纷纷开起了自己的咖啡馆。从朋友的分享图片进入小程序的时候,我是非常受到触动的:整个流程多么...
    周植树阅读 526评论 0 1
  • 1月4日 考门夫人 **耶稣对他说:“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那人信耶稣所说的话就回去了。(约4:50) 凡你们祷...
    vesselPaul阅读 13,607评论 0 0
  • 写在前面: 都说深夜是人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个人深以为然,当然,这句话成立的前提是当你还能在深夜中保持清醒的时候。...
    靳倾伊阅读 16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