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专业备考的一些反思

三月开启了专业备考之路,尝试每天早起看书。基本上还是保证每天7小时左右睡眠,中午会冥想和短暂的休息,但精神状态始终不太好,一是犯困,二是有点蒙圈。这种情况让我产生了困惑的情绪,7个小时的睡眠难道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还不够?我不明白,那些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甚至更少时间的人,为什么他们却依旧神采奕奕。这该如何解释?我也尝试为自己找理由:可能是天暖了,开始春困了;可能是自己平时已经习惯了晚睡晚起,突然变换到早睡早起的状态让自己一时还无法适应。这两点理由,看似还说得过去,我差点让自己信以为真。

于是我又尝试了早睡晚起,保证大于八小时的睡眠。我发现我还是困,无法专心学习,这样的状态让我有点愤怒,又让我自己感到费解。

直到昨晚,我看完Susan在《斜杠青年》这本书写的一篇关于惰性的文章,真的有一种当头一棒的感觉,我找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我被自己的情绪脑和爬行脑控制了。我为自己找的所谓的“春困”和“无法适应早睡早起”这些理由只是一个表面因素,也就是外在因素,真正的源头还在于自己。Susan写到惰性的根源,让我一下子就联想到自己备考之路遇到阻碍这件事情。

Susan提到,因为人类进化出的心脑皮层只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和繁衍,只有当思考能够增加生存和繁衍概率的时候,大脑才会启动复杂思考系统,其他的时间完全可以依靠不会消耗额外能量的兴趣和直觉系统。这就是我们会需要消耗大量脑力的事情本能地产生逃避心理的根本原因。

而我复习备考恰恰是需要消耗大量脑力的过程。并且经历了去年过于用力却方法不当的复习情况,导致自己的精神状态到了接近崩溃的边缘。虽然今年我下定决心要努力复习备考,但在我的内心深处,由于考试的艰难,以及备考需要大量时间、精力的消耗,我还是不够有信心自己能够一次性过关。我犯困,我每天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写作,我每天沉浸在陪伴孩子的幸福和自我满足中,甚至我又开始拖延,这些都是大脑本能地抵抗,并通过情绪的方式操控了我。我该怎么办呢?

Susan在文中不仅解释了惰性的根源,并提出了对付它的方法,就是与惰性这种抵抗情绪所抗衡的另一种力量,它有两种表现形式:欲望和意志力。这不禁让我也开始思考,我该如何战胜自己的惰性?

因为,这两种对抗力量我刚好都比较缺乏。Susan说:“欲望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是兴趣。”我想,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不可能把考试当作人生的兴趣。即使那些考试牛人,也并不一定是因为兴趣。而专业性的学习,又比较枯燥无味。我的观点,只要你清楚自己做一件事的真正目的,那它便能激起你去做的欲望,做得好不好那就看你的欲望强不强烈。而意志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之前提过自己要努力备考的理由,但是我还不够自信,我害怕失败。但是转念想来,未来不可知,为不可知的事情烦恼和焦虑,真的有这个必要吗?完全没必要。就像Susan所言:我们需要放弃不合理的期望,这种期望只会给自己增加无形的压力。针对我目前的状态和问题,我也准备做一些改变和调整。

1、开始学起来,以每天完成1-2个小视频为起点,循序渐进,视情况增加学习量。

3月学习计划我在上月就排好了,但关于这份计划我忘了一点: 每天的学习任务我能不能完成?事实上,目前已经过去12天我才完成了7天的学习计划。可以说,我是高估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效率,也高估了自己的意志力。原计划的学习量,我至少得每天花三小时以上的时间来学习。而问题是,我没有这么大块的时间来学习。这带给我一种学习的挫败感,所以学习计划得调整。

实践后,我也发现我不是晨型人,对于我来说,晚上的学习效率更高。那我觉得我就没必要逼迫自己早起。但在时间安排上需要有所调整,例如将晚上亲子阅读的时间挪到早上等。利用晚上的大段时间听网课和看书。白天若有时间的话就做做习题。周末再花几小时的时间将一周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与检视。

2、退出写作群,减少每天的写作时间。

在复习备考这一阶段,一切以学习为重。所以我想将写作形式转换成自由写作,不以完成任务为前提的写作。我不用想着每天还有500字要写,也不用想着我一周的写作任务该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有思绪时我可以一下子完成两篇,无思绪我可以歇两天不写。而任务会产生压力,压力会让我焦虑。

要事为先,所以我决定退出写作群,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写作,只是为了减少自己的压力。

3、找一个共同学习的小伙伴,互相激励,互相督促。

当我回顾自己去年的备考之路,虽然去年的学习效果不太好,但我很惊讶于自己的执行力,去年的学习状态,是从未有过的认真和执着,我想这与我有一个很好的学习伙伴有很大关系。红梅姐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自律并且毅力很强的人。我们虽然不在同一个城市,但是我们每天都会花一些时间来交流复习情况,探讨重点难点,互相加油鼓励。每次我思想上有所放松的时候,红梅姐的一个信息立马将我拉回到现实里来,定下心坐下来打开书。

所以今年,找一个一起学习的小伙伴,我觉得也很有必要。

总之,我非常认同笑来老师所说的“不偷懒是偷懒的最佳方式。”沉下心来学习,才是王道。加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派妮 最近,一篇关于“斜杠青年”的文章正在微信朋友圈里疯传。 斜杠一词源自英文“Slash”,这个概念出自20...
    派妮阅读 5,262评论 3 17
  • 亲子日记第1天 4月24日,星期一,小雨 今天开始写亲子日记,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去,每天至少一...
    月儿贝贝阅读 12,373评论 2 22
  • 作者:王柯蕗(松果) 指导老师:刘艳,袁浩,郑鹏 ✡:中心图是一颗心,有字母X和Y是染色体,表示新的生命。 ☪:四...
    ke蕗阅读 1,449评论 0 0
  • 好想睡覺 教授叫我答問題 我不在意 還以為是其他人答的 穿綠色衫的那位 是你啊 我頓一頓 不過是簡單的數學題 跟成...
    S的河阅读 1,540评论 0 0
  • 我觉得自己不是很会抱怨,很容易压抑自己。很能猜测,很会瞎想…… 我也很喜欢观察,但都没什么用,因为没有去验证和...
    李红烨阅读 1,209评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