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AP PS最核心的主数据就是项目结构,项目结构中包含了WBS及网络两种结构。这些术语并不是SAP本身的术语,是PMP的基本概念,SAP将这些概念进行了一个转化与系统进行了一个关联。WBS和网络都是PS模块中的两个基本结构,这两个结构可以同时存在,或者只使用WBS、也有可能只使用网络(在ATO【一种特殊的MTO,在这种模式下可以由销售订单直接生成生产工单、网络甚至是项目】的模式下可能会用到)。
1. WBS是一个层次型结构,树状的层次展开的一个形状,由WBS元素构成,层级每一次下降是对上级任务的进一步的一个解释,所以WBS在展开的时候底层WBS数量肯定会大于上层WBS。
2. 网络是一个流程导向的结构,由活动(activity)以及活动间的关系构成。每个活动与活动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时间逻辑性,一共有FS(finish-start)、FF(finish-finish)、SS(start-start)、SF(start-finish)四种关系,F代表结束,S代表开始,FS代表A活动做完后B活动才能开始。所以我们看见网络是个流程导向的结构,里面的活动都是平级的关系。这种结构比较适合做进度管理,以及在PS模块中后勤业务主要也是由活动进行触发展开的。
WBS
WBS的英文全称是Work Breakdown Structure,中文翻译过来就是工作分解结构。
WBS是结构的统称,WBS结构由不同层级的WBS元素(WBSE)组成,WBS的本质是将一个项目进行不停的细分拆解,拆解为更细致的工作任务或仍可以进行进一步拆解的工作包,而通过这种拆解能将项目任务更为具体地进行展现管理,而WBS结构的也可以快速帮助相关方了解项目的范围以及项目的工作等等。
从结构上的属性来说,这类树状的层次结构有利于数据自下而上的汇总,包括日期的汇总、实际成本地汇总等等。
设计WBS有三种基本思路:(1)按项目阶段进行分解(2)按项目对象进行分解(3)按职能部门进行拆分,这几种思路也可以进行混合,比如做一个大型工程项目的时候,第二层可以按照项目阶段进行拆分(项目前期、中期、后期),第三层可以按照项目对象进行分解(项目阶段中具体的固定资产、如集气站等)
系统操作
事务代码:CJ20N
第一次打开设置选项:
后续可通过设置-选项重新调整
新建项目:点击白纸-项目
点击后右侧显示项目创建界面:
在项目创建界面中主要维护三个核心字段,“项目定义”后输入项目编号、后面紧接的是项目描述(如果不输则会默认为项目编码,可以随时进行修改)、必填项中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项目参数文件,项目参数文件中包含项目的诸多信息如组织架构、预算参数文件等等的默认值。
输入完毕后项目定义已创建完毕(项目定义不是一个成本对象,所以不能作为任何成本或费用的载体)
小tips:
项目的编码规则中往往都是涉及流水号的,但项目並不像其他SAP对象可以内部给号,所以很多人创建项目的时候并不知道下一个流水号是多少,其实系统是支持手工查询的:
在实际中项目往往是通过复制模版的形式进行创建,所以只需要在创建界面中点击”复制项目“就可以通过复制的形式创建项目:
进入“生成项目”窗口后,需要输入的是项目定义的编码、描述、开始或完成时间(如果不输入会读取创建时间),项目参数文件。
在底下模版页签下输入需要复制的模版的编号(如果是模版则在标准项目定义中输入,如果是其他运营项目则在项目定义一栏输入)
底下复选框可以决定在复制过程中哪些是需要复制的哪些不需要复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