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碍 (阻碍前进)
为什么是排除障碍而不是增强前进的动力?
因为通常用户放弃的原因并非丧失前进的动机
障碍:激发用户前进的应用场景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技能鸿沟
开始:未掌握技能
最后:熟练掌握技能
关系鸿沟
未成为用户前:人关注的是应用场景(动机所在)
成为用户后:关注点变为工具
用户无法看到应用场景与工具之前的关系
鸿沟无法填平(因此是客观存在的),怎么办?
要应对干扰因素(鸿沟),首先得了解它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干扰因素的共同特征?
用户是独自一人面对这些干扰
因为用户是独自一人面对干扰,因此我们必须 预测用户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给予补偿
- 告知用户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必须面对
- 告知用户产品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正在努力修复问题(你不是独自一人,我们在帮助你)
回报 (吸引前进)
目标太遥远,需要给用户即时反馈
即时反馈
- 描述前进路径的指南(成长路径图),让用户知道自己当前所处的阶段
- 一些能帮用户尽可能频繁应用当前已掌握技能的工具和情境
成长路径图
- 清晰的成长步骤 -- 从新手到专家
- 评估当前状态的有效状态 -- “你在这里”
- 高度可信的理由:让用户坚信成功不需要天赋和运气
理想的成长路径
一系列连续的循环
激动人心的目标 -> 以感性接触的方式进行的技能构建活动(练习) -> 回报(凭借艰苦努力获得的收获)
层次的划分
掌握初级技能所需的时间和精力应少于高级技能
理想情况:在每个层次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前一层次的2倍
有意义的进步
让用户能感受到自己进步了
能做一些以前做不了的事或者能把一件原本能做的事更加熟练的完成
让用户在初期感到自己的强大
让他们相信自己不会损坏任何东西或遭受任何损失(想到教父母接触新事物的情境)
在初期就能做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