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教案、学案如何设计?

教学评一体化迭代升级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不是本次课标才提出来的,它是对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内涵与外延进行了重新厘定与更容。


我认为双基时代,讲知识点,学知识点、练知识点,以知识点是否记清楚为统揽教学评三个环节,是教学评一体化的1.0版。其核心是以课时为单位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旨在夯实所谓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双基为中心的教学评一体化。它最终结果扭曲为知识点的逐点解析、技能的单项训练,成为了知识点的线性训练。


三维目标时代,目标统领是教学评一体化2.0版,出示目标——实施目标——检测目标是核心。通俗地说:整个教学设计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你准备带学生到哪里去,即制定、出示学习目标;你怎样带学生到哪里去,即学习路径、方法、策略;学生到底到哪里去了没有,即教学效果检测目标达成。


2.0版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是以单元为单位设计教学评一体化,但目标确定缺少质量标准,认为因素痕迹过重。虽然强调过程目标,仅仅是知识目标更全面,不过仍然是属于知识为本的教学评一体化,缺少对素养的关注。


核心素养时代,以学业质量标准为准绳落实学科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是教学评一体化进化后的3.0版。


内涵之一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学习评价三者之间相互统一,并且均指向大概念统领的核心素养习得。


内涵之二指的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任务设计)与教学测评作为整体,三者具有一致性、匹配性。通俗来说:教学目标要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即大概念,教学内容要落实大概念形成、运用、迁移,教学测评要以质量标准为纲来评价大概念所体现的核心素养习得,三者要互相照应、匹配。它指向学生深度学习、高阶思维与核心素养达成。

3.0版教学评一体化是以学业质量为标准,以大概念、大观念、大任务统领下的大单元为结构单位设计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演变:知识点一一知识单元一一学习单元;单篇教学一一单元整合教学一一素养本位大概念(大单元)教学。


可见,它的本质是以素养为纲,构建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大主题、大任务、大单元为形式的教学内容结构单元。


以学生学习行为的设计为主线,以问题或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统筹考虑,强调真实情境、真实任务,强调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渗透学科思维模式和探究模式,凸显学习过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使学生经历完整学习单元,形成结构化整体性的核心素养。一句话,是从知识为本走向素养为本的教学评一体化。


学业质量标准要求教学评一体化迭代升级,从传统双基时代的突出知识点掌握的教学评一体化、三维目标时代强调全面知识理解的教学评一体化走向以学习质量标准来落实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



素养为本的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设计核心理念


我认为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理念主要表现在:


学业质量标准背景下的新教学评一体化强调从碎片化课时设计走向大概念统整的、系统化的学习单位教学设计;


新教学评一体化要求从单一学程设计,走向自我系统、元认知系统、认知系统的学习系统整体设计——目标设计、情景任务设计、规则设计 、工具设计,尤其是关注目标达成设计;

新教学评一体化重视问题化系统构建,重视学习脚手架、学习策略多元分层设计,即关注知识在情境中的意义化——将知识放还到情境中,在情境中引发多样化的学习实践,将情境中的知识抽象为学科中心的关键概念和能力,在新情境中去检验;



新教学评一体化要求从常态教学方案设计走向突出大概念深度理解的翻转逆向教学设计,即传统的是先确定目标、再确定学习内容、最后设置达标检测的正向设计,现在倡导的是先确定学习目标、再确定检测目标、达成判断指标依据、最后依据欲达成这些指标、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的以终为始的逆向设计;

新教学评一体化强调嵌入式评价、过程性评价、任务式评价,评价贯穿教学活动、任务始终。

学业质量标准背景下的新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特别强调不能把教学“过程与方法”当成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不能过度关注合作探究学习公共流程,忽视学科学习个性化程序,突出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的学科实践活动。


学业质量标准背景下的新教学评一体化倡导从追求单一化理解走向全局性理解,为未来而学,为掌握大概念而学;为“事实——概念——主题——原理、规律——理论”的理解而学,为迁移而学;为“经验技巧、方法流程、学科原理和哲学视角”的思维横型层次升级而学。


简单说,为提升学科知识、能力而学,进化为为掌握和迁移学科大概念、学科思维的“素养”而学。


学业质量标准背景下

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参考样本


1.设计目的

学业质量标准背景下的3.0版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是一个新生事物,故需要专题系统研究。而3.0版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典型案例与解读是理解与借鉴甚至举一反三运用它的有效载体,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靶子,便于同行解剖、研读,利于教学模式迭代、进阶。


2.单元学程案设计模板


单元学程案

单元课题、主题


主讲人

目标解读与达成评价

1.总目标与级段目标的关系

2.年级目标与单元目标的关系

3.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的关系

1.总目标与级段目标的关系

2.年级目标与单元目标的关系

3.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的关系

4.单元主题、大概念、核心问题,知道、理解、能够做什么

5.目标达成评价


教材解读

1.册与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2.课时与课时之间的关系

3.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概念之间关系(附单元思维导图、素养达成因子细目表)

4.活动任务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1.学生知识能力、经验、思维起点与新授内容逻辑起点之间关系

2.前理解(从哪里开始)、触发点(如何开始)、困难处(会遭遇什么障碍)、关键点(如何突破障碍)和发展区(学到哪里去)


学程设计

1.创设情境,设置系列挑战活动任务

2.解构旧概念,建构新概念

3.迁移运用概念

4.嵌入式评价系列设计

5.学后反思形成素养


教学策略

1.老教师的建议

2.往年学情参照

3.课标中的教学提示、教学建议

4.学业质量相关要求


课时划分

单元试卷设计与研讨

组卷/出卷/选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